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钙钛矿型过渡族金属氧化物是一种典型强关联体系材料,由于具有超导电性、庞磁电阻、反常霍尔效应、大的热电效应、多铁等奇异物理性质,因而被人们广泛的研究。钙钛矿型过渡族金属氧化物中电荷、轨道、自旋以及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体系呈现出许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电荷有序、轨道序、自旋序、玻璃态、相分离、金属绝缘体转变、自旋态转变等。这些有趣物理现象同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基本问题紧密相关,例如杂化理论,理解这些问题的微观机理的会对凝聚态物理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中我们选取了不同dp杂化程度的钙钛矿型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为研究对象,用高压和掺杂手段调制杂化,进而研究材料的物理性质。首先我们简要的回顾了强关联电子体系以及各种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和使用范围。综述了钙钛矿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了钙钛矿过渡金属氧化物材料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氧位移偏移,输运性质,有序相和相分离等,并对这些结构和性质作了初步的理论解释。然后重点对钙钛矿过渡族金属Fe氧化物钻,Ru氧化物和Co氧化物物理性质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系统的研究了dp杂化程度较低的La0.5Ba0.5FeO3体系的电荷、自旋和晶格之间相互作用。发现体系的电磁性质与电荷歧化效应强烈关联,高压下体系的磁性结果表明低温下Fe3+发生了自旋态转变。这是由于压力使得晶场能提高,杂化变强造成的。我们设计和对比研究Sr1-xCaxRu1-xCrxO3和Sr1-xLaxRu1-xCrxO3两组体系的磁性和输运性质。我们找到了杂化强的SrRuO3(4d电子中唯一具有长程磁有序材料)体系中唯一的离子掺杂(Cr)使其磁有序升高的原因:体系中的Ru+5-O-Cr+3超交换铁磁相互作用。我们系统的研究了Ti掺杂La0.5Ba0.5Co1-xTixO3体系的磁效应。结果表明体系中两种Co离子自旋态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处于中自旋态。B位引入Ti离子,撑大了晶格,增加了Co-O键键长,削弱了双交换相互作用,降低铁磁温度。当铁磁相互作用降到某一阈值,体系中出现了反铁磁相互作用。低温下铁磁相互作用和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竞争引入了再入自旋玻璃态。由此,我们建立了一个磁相图。我们系统的研究了多种离子掺杂钴氧化物La0.5Ba0.5Co0.9R0.1O3 (R= Zn, Cu,Ni, Ru, Ti, and Cr)的磁性。研究表明所有掺杂样品中两种Co离子都处于中自旋态。对于,Cu,Zn,Ni,Ti和Ru离子掺杂,体系的铁磁温度都降低了且呈现出复杂的磁性。不同掺杂带来不同的结果这与Co3+/Co4+,<TB>, f和掺杂离子的巡游性有关。值得注意的是B位掺杂唯有Cr离子使得TC上升。这是由于体系中存在Co-O-Cr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磁有序温度。ESR实验证实了这一结论。可以推出铁磁交换相互作用来自Cr3+(t2g3eg0)-O-Co3+(t2g5e1g) andCr3+(t32geg0)-O-Co4+(t42ge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