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逐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初中阶段的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不仅仅影响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更影响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在政策的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主要从农村初中生的教育问题展开。虽然新课改和义务教育的实施给我国教育带来了诸多益处,但随着农村生产结构的调整,农民工的增多、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得农村的教育结构也相继发生变化。由于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还不成熟,面对当前这种复杂的环境,研究初中生的学习观现状有利于对初中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本论文以农村初中生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总结和分析目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观现状。并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学习观的内涵和农村初中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分析初中生培养正确学习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学生自身,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出发分析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等学习现状,制定出初中生培养正确学习观的方法与途径。分析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对初中生学习观培养的意义,结合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中“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这一主要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为农村初中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出具有可行性的策略。本研究是在以往学习观的研究基础上,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观进行研究,顺应了当前国家积极倡导的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在研究方法上把学习观的理论性知识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相结合,利用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初中生如何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具有直观性,易于学生学习并改进。基于学生正确学习观的培养主要受学生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学习观的教学活动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这对教育者来说是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未来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利用因材施教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观念进行教育引导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