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亨利·列斐伏尔(Heri Lefebvre,1901-1991)是法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以对日常生活的研究闻名于世。他的日常生活理论以批判为总基调,以美学为重要阵地,其理论范围涉及空间转向、节奏分析、消费文化等诸多领域,形成了成熟的日常生活美学体系。本文以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美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理论来源与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其批判路径及意义进行系统阐释,并考察对于当代日常生活美学的影响及其当代价值。本文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的研究主要由四部分构成。一,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发展进行界定与划分,为本文的研究搭建框架,奠定基础。二,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的三大批判领域展开分析。对文学艺术、消费、语言这三个领域的异化现象进行阐释构成了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批判的主要内容。在文学艺术领域,列斐伏尔抨击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日常生活的消极逃避,肯定了现代戏剧对日常生活的艺术变革,为日常生活美学“文化革命”的形成奠定了艺术基础。在消费领域,列斐伏尔创造性地提出“消费审美主义”,通过对消费与审美二者关系的阐发,打破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幻象”。在语言领域,列斐伏尔从社会学的角度指出了语言层面最本质的异化——语义场的失衡,通过对信号和社会文本的分析展开批判。三,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的革命路径进行阐述。列斐伏尔并非是一个消极的批判主义者,为实现日常生活的复兴,他提出了“文化革命”的理论构想,并提出了身体革命、空间革命和节日复兴三大路径。在身体革命方面,列斐伏尔强调自我节奏和他人节奏的和谐;在空间革命方面,列斐伏尔以空间的生产性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具体阐述;在节日复兴方面,列斐伏尔提倡以具有“瞬间”特征的节日来实现对异化节日的变革。四,通过对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与当代美学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之间关系的考察,来挖掘和阐释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美学的价值与影响。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美学一方面促进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消费社会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也促使了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美学在对异化进行批判的同时,搭建了美学与日常生活之间对话的桥梁,为当代美学的发展注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