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着中国的国际化,英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然而,中国学生在学习了十年左右的英语之后,应用能力却不尽人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本应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但大多数学生却保持消极沉默。这更不利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及提高,所以研究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课堂观察和学生及教师的访谈探究大学生的课堂消极沉默现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包头师范学院200名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本研究旨在探讨:(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消极沉默程度如何?(2)导致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主要学生因素有哪些?本研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研究者使用PASW17.0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其次,研究者对英语课堂观察记录表进行了整理,最后结合学生及教师的访谈对数据进行了解释。研究结果表明:(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非常严重,一半以上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保持消极沉默。(2)导致学生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的原因从学生课堂输出,情感,互动方面分析,具体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自信心的缺乏,过度的焦虑,工具型的英语学习动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学生课堂参与、互动的意识不足。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研究者总结出以下教学启示: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要加强练习,逐渐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进步要给予肯定,使学生逐渐参与到课堂中,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其次,学生要进行自我鼓励,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合理的短期和长期学习的计划来克服心理焦虑,激发学习动机。最后学生要增强课堂参与互动的意识,教师要增加课堂互动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改善英语课堂消极沉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