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景观水体特别是小型人工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现象目趋严重。2010年世博会将在上海召开,水将成为世博园的灵魂载体。根据小型人工景观水体氮、磷浓度偏高,富营养化严重的现状,而常用水质控制技术对磷去除效果不佳的弊端,进行微絮凝强化除磷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试验研究,对世博园区优美水景观的维护,解决城市小型人工景观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有实际意义。同时,探析景观水体周边滨水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对世博园夏季室外舒适环境的营造及其他类似滨水区的设计与布局有着借鉴作用。本课题对上海城市小型人工景观水体水质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上海市内各人工景观水体已普遍达到富营养化水平,调研水体中COD、磷、氮、叶绿素A指标达到重富营养化水平的比例分别为92.9%、50%、85.7%、14.3%。课题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大学校园内的景观水体进行处理研究,并针对这一工艺除磷效果欠佳的特点进行优化,进行了微絮凝强化除磷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滤速2m/h,停留时间为40min,水力负荷为48L/m2d,氯化铝投加系数为23时,强化除磷生物炭工艺对CODCr、氨氮、总氮、总磷、叶绿素A去除率分别为36%、72%、20%、60%、74%。除总氮外,出水达到IV类水体要求。课题对各景观水体滨水环境进行现场实地监测,分析各类影响因子对温度、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植被、风条件有降温、增湿作用,随着临水距离的增加,水体降温增湿作用减弱,植物绿化的降温增湿作用逐渐加强。结合水体蒸发降温增湿理论以及炎热指数计算公式,建立了适用于滨水环境的人体舒适度影响评价模式。在一定条件下,计算结果表明:滨水区存在某一区域人体感觉最为舒适,在没有植物绿化的滨水区,为临水距离10至12米的区域内,而有绿化的滨水区域,距离水体14米左右的区域内人体感觉最为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