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DLBCL免疫分型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Hans分型方法的可靠性。2.研究肿瘤微环境组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3.研究常见重要的基因易位及相应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中国人DLBCL中的发生情况,评估其在预后中的意义。方法:1.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5-2013年间确诊并经血液科收治、组织足够、临床随访资料完整的原发DLBCL病例79例,利用组织芯片和IHC方法检测CD10、BCL6、MUM1、SPARC、CD68和CD31的表达情况,评估Hans分型、微环境相关标志物SPARC和微血管密度(MVD)与预后的相关性。2.79例DLBCL的组织芯片标本采用FISH方法检测MYC、BCL2、BCL6的重排,同时用IHC方法检测c-MYC、BCL2、BCL6蛋白过表达,比较有无重排病例和有无蛋白过表达病例的生存情况。结果:1.年龄≥60岁、临床分期Ⅲ~Ⅳ期对于PFS是不良预后因子,血清LDH升高对于OS是不良预后因子;IPI评分≥3和ECOG≥2无论是对OS还是PFS,都是显著的不良预后因子(p<0.05)。2.79例DLBCL中,SPARC+组65例(82.3%),SPARC-组14例(17.7%)。SPARC+组的OS和PFS均优于SPA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 p=0.02;PFS: p=0.01),并且SPARC阳性表达是独立于IPI评分的PFS预测因子(PFS: p=0.04)。3.高MVD组20例(25.3%),低MVD组59例(74.7%),高MVD组的OS和PFS均劣于MV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 p=0.03;PFS:p=0.01),并且是独立于IPI评分的预测因子(OS: p=0.02;PFS: p=0.01)。4.Hans法分型的GCB和non-GCB型,两组间OS和PFS均无显著差异。5. MYC易位5例(6.3%),无易位的74例(93.7%),MYC重排+患者的预后劣于MYC重排-患者,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 p=0.00;PFS: p=0.02)。MYC重排是独立于IPI的OS预测因子(p=0.01)。6. c-MYC蛋白高表达组32例(40.5%),低表达组47例(59.5%)。高表达组患者的预后比低表达组患者预后差,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S: p=0.00;PFS: p=0.00)。c-MYC蛋白高表达是独立于IPI评分的重要的OS和PFS预测因子(OS: p=0.00;PFS: p=0.01)。7.BCL2易位3例(3.8%),BCL2高表达组26例(32.91%);BCL6易位14例(16.5%),BCL6高表达组46例(67.1%)。无论是在有无重排组间,还是在有无蛋白过表达组间,预后均无显著差异。8.发现MYC和BCL2同时易位的双重打击淋巴瘤1例,MYC、BCL6和BCL2易位的三重打击淋巴瘤1例。结论:1.多种临床因素中,IPI评分≥3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子,也是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因子。2、SPARC阳性表达和高MVD是独立于IPI评分的重要的OS和PFS预测因子,前者是有利预后因子,后者是不良预后因子。3.Hans法分型不能有力预测预后。4.MYC重排和c-MYC蛋白过表达是DLBCL的不良预后因子,独立于IPI评分的重要的OS预测因子,c-MYC蛋白过表达还是独立于IPI评分的重要的PFS预测因子。判断c-MYC蛋白过表达的临界值为40%。5. BCL2、BCL6重排和BCL2、BCL6蛋白过表达不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