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桃花扇》看清初传奇创作的趋向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E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剧本体制”、“结构意识”和“脚色开拓”等三个方面对《桃花扇》所反映出的传奇创作趋向进行解读:第一章论述清初剧本体制的缩短。清初传奇的剧本体制有明显缩短的趋向,无论是从总的出数还是从每出中包含的曲子数上都体现出以长篇为特色的传奇开始寻求更为紧凑集中的表达方式。通过《桃花扇》和《牡丹亭》两部剧作的对比研究可以知道,此时的传奇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奇的长篇传统,但是相对明中后期动辄四五十出的长度来说,篇幅上已经有了明显的缩短,不仅如此,由于此时家班的逐渐衰落,职业戏班的兴起所带来的受众的变化,具体的演出情况,特别是演出时间必然被纳入创作的考量范围,这一变化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初传奇体制的缩短。第二章阐述清初戏曲结构观念的成熟。“重结构”是清初传奇创作的另一趋向。《桃花扇》的结构被誉为吴梅“无懈可击”,这既是孔尚任的才力使然同时也与清初“结构第一”的创作理念一脉相承,《桃花扇》是清初传奇在结构创作实践上取得成功的杰出代表,也是清初众多结构理论的集中体现。从其结构安排的特点入手,不仅可以分析孔尚任本人的不凡功力,更可以窥见清初重要的结构观念。第三章讨论清初脚色内涵的拓展。脚色内涵特别是丑脚内涵的开拓是《桃花扇》与同时期的诸多作品共同反映出的又一重要趋向。随着昆剧表演的不断发展与成熟,脚色类型不断细化,内涵也不断得到拓展,丑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桃花扇》中塑造了一个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的丑脚形象——柳敬亭,不同于以往丑脚只能居于插科打诨的次要地位,柳敬亭担任了许多重要的戏份,对于情节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从吴炳关注丑脚的戏剧功能,李渔着力塑造丑脚形象一直到孔尚任,丑脚的戏剧地位被前所未有的置于了一个新的高度。明清两代的优秀传奇作品不胜枚举,而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之中《桃花扇》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巅峰之作”,除了作者超群的才力以外的还因为它做到了个性和共性的完美结合。《桃花扇》的成功是在清初传奇创作的大背景下实现的,它是继承者也是开拓者,这也是本文能够基于单一作品辐射时代趋向的内在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将模糊综合评判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多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以中国第一拖拉机工程机械公司等企业为例进行了试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提出了利用部分纠缠EPR对和四粒子类团簇态为量子信道,概率隐形传输一般WGHZ态的方案.发送方进行三次Bell基测量,接收方引入一个辅助粒子,进行一系列幺正变换,则以一定的概率
最惠国待遇中的相似产品问题对于确定最惠国待遇具有基础性的作用。由于该词在GATT中并未有明确的定义,对它的理解必须结合GATT历史上的案例报告。从一些经典案例分析发现,相
当代作家张贤亮自1979年重新执笔以来,便笔耕不辍、新作不断。张贤亮也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勇于挑战成规,富有探索精神的作家,他前期的小说如《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阐述了自动换刀系统的重要性,分析了课题所用盘式刀库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自动换刀的还刀和取刀子程序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本盘式刀库自动换刀所必须的输入输出点,并且对自动
目前,我国住宅建筑设计评价指标和方法尚不完善,本文引入价值工程原理评判法,提出了住宅建筑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使评价工作趋向定量化、科学化。
网络媒体的传播机制包括五个方面:大众参与机制、传播机制、渗透机制、整合机制以及引导机制,这五个机制不是孤立、片面存在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内在影响的整体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三农"的投入不断增大,每年用于农业的专项资金也日益增多,涉及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文章针对不同城市二种类型建筑结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测,以促进旧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背景:心肌缺血损伤后,心肌细胞释放大量炎症递质作为对心肌损伤的应答,梗死及缺血区的炎症因子有助于心肌组织对损伤的修复和适应。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预处理脐血间充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