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相关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ng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有“民告官”之称的行政诉讼,因其被告被限定为行政主体,是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依法维权的司法救济途径。但是一直以来,由于担忧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不平等而不愿提起诉讼的主观认识、由于司法机关无法完全独立于行政机关的客观现状①以及由于行政诉讼相关法律规定依然不成熟、不系统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行政案件经常面临难以进入诉讼程序的困境。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法治建设、注重人权保障,公民的权利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面对公权力侵害时,更多的人选择通过诉讼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在司法实务中,行政案件因超过法定起诉期限而被法院拒之门外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权利却得不到救济,是现行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相关规定带给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一大困扰。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的诸多规定借鉴于民事诉讼制度,因此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也经常被认为是行政案件的诉讼时效制度,从而参照适用民事诉讼时效规定。在研究一起行政强拆案件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量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在行政主体作出违法行政行为对其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后,认为与行政主体之间保持对争议事项的沟通,能够起到使起诉期限中断并重新开始计算的作用,但最终由于起诉期限的经过而无法获得司法救济。这就是将诉讼时效制度直接套用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而造成的后果。明确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法律属性,深入探讨起诉期限的时长、起算点、中断制度、司法审查等具体问题,有利于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利益保护,有助于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法律规定的修改完善。因此,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起诉期限的法律属性、特征和功能,起诉期限与诉讼时效、除斥期间等其他时效制度的区别,起诉期限的理论支撑等。第二部分将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展示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立法现状;第三部分将具体分析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的现存问题,结合现行法律和司法实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总结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法律规定的不足和缺失,具体探讨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时长规定是否合理、不同的行政诉讼类型是否应适用不同的起诉期限规定、对起诉期限的起算点如何理解、是否应该设置中断制度、法院是否应当在立案阶段对起诉期限进行主动审查等问题。第四部分为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相关规定的完善提出建议,针对第三部分总结得出的起诉期限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复习与学习的过程同等重要,有效的复习不仅是对已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更能帮助小学生实现"温故知新",提炼总结出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
随着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出现,对于传统经济模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到并购大军中。但如今看来互联网企业间的并购失败率仍然较高,尤其随着不断创新的“互联网+”的出现,共享经济领域的并购活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并购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更加复杂。然而,单纯的追求形式的扩大化目前并不是企业并购的唯一目的,大量企业则是通过并购不同领域的企业,以此来扩大自身的发展需求。本文以美团并购摩拜单车为例
学位
清代四川南部县衙门档案是记载顺治十三年(1656)至宣统三年(1911)间四川省南部县的司法档案,清代巴县档案是记载乾隆十七年(1752)至宣统三年(1911)间四川省巴县的司法档案,二
滨海湿地由于位于海陆交汇地带,是全球环境变化的缓冲区,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方式最为多样的地区。莱州湾滨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依托港口的临港物流业、制造业区、养殖区和制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春秋两季发病较高,本病起病突然,且常见发病诱因有受寒着凉等病史,绝大多数患者为一侧面神经麻痹,临床上以晨起梳洗时发现:患
在现代教学中,复习课已不再是简单地对旧知识进行重复再现,而是要把以前学过的相对独立的知识,实现整理归纳,串联起来,使之条理、系统。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是临床多发病,也是难治性疾病之一,笔者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1例取得较好疗效。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设备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我国在HIFU临床、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国内已有10多家公司研制出HIFU治疗设备,2
近年来由新型污染物锑(Sb)超标导致的一系列水环境污染和生态安全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在自然水环境中,锑的赋存形态受水环境氧化还原状态影响显著,主要以三价锑(锑(Ⅲ))和五价锑(锑(V))形式存在。其中,锑(Ⅲ)是最常见的存在形式,其毒性比锑(V)高10倍。因此,开发高效、快速、经济解决锑污染的新技术,特别是针对高毒性锑(Ⅲ)化合物的新技术,是国家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的有力保障,对缓解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