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建设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8年3月起,中组部与国家多个部门正式联合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5年内为农村基层选聘10万优秀大学毕业生,2010年又将选聘名额提升至20万。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由于人数众多,不好就业的压力,而且还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农村思想观念的更新,法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普及,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党政干部的后备军,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效果和未来党政干部的质量。因此,有必要了解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道德现状,找出影响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水平的原因,科学构建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建设体系,以提高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的整体水平,真正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全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背景及其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大学生村官政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大学生村官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是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的有关概念和主要内容。首先分析了什么是思想道德,其次在梳理关于青年思想道德的经典阐释基础上,归纳出大学生村官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第三部分是通过对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现状的调研,了解到当前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道德状况,并总结了造成部分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失范的原因。文章的最后部分是全文的落脚点。从职前思想道德教育,职中思想道德建设,以及职后配套保障等方面,提出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途径,为如何开展大学生村官思想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学位
在马克思哲学中,市民社会理论呈现出一条枢轴性质的线索,因而在创立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意义重大。本文以追寻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为逻辑起点,着力探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生成、整体形象与历史意蕴等,旨在破解这一理论难题:市民社会何以成为全部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哲学思考当以生活为依归,本文还追踪当代思想家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拓展和深化,最终切入当下,思考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中国现代
学位
学位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科技日渐先进,消费时代已经降临,大众对于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审美以消费品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精英文化便逐渐泛化到大众生活中了。在这场审美泛化过程中,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文化随之走向多元。大众文化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而最为人们所欢迎的便是影视作品这种新型的审美消费方式。大众文化迅速席卷整个世界,丰富了人们的娱
学位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在吸取了其他文化之长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古代时,楚文化长期在南方地区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向东南西北浸染,历时发展,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以其艰苦卓绝的奋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将它不断推向高潮,最终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强大的影响力而著称于世。然而进入现代,楚文化并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又囿
学位
符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交流方式,是传达信息的载体,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未来主义服饰成为一种满载着文化信息的既定概念的符号,彰显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文化特征。不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还是在设计的色彩、质料和配饰等方面,未来主义服饰都诠释着自己新的理念。本论文旨在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以未来主义服饰符号为插入点,对符号及其在未来主义服饰上的应
学位
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动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电视广告可以为老年消费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但由于市场普遍存在轻视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现象,很多大众化商品的电视广告中很难找到老年人的身影。这种偏见遏制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隔绝了老年人与大众化商品之间的市场联系。同时,在我国现有的电视广告中,出现的老年形象也大多不尽人意。在人物关系上,他们大多以依附于年轻人或者被年轻
学位
1817年在海德堡,黑格尔在自己的美学演讲中,提出了令西方美学界震惊的“艺术终结论”,他用振聋发聩的思想首度预言,艺术已经成为过去,艺术的职能已不复存在。  “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实际是依托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艺术哲学。黑格尔认为,艺术存在于人类自我意识中的第三阶段:“绝对精神阶段”,在绝对精神阶段中,人类对真理的认识由艺术到宗教到哲学,艺术是通过使用感性手段来呈现真理的最初阶段,只有发展到哲学阶段,
对于所有曾试图思考人生的意义的人而言,对于死亡的认知、思考和恐惧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在海德格尔以前,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停留在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或者说一种超越感官的彼岸现象。由于死亡是无法亲历的,因而无法感知。但海德格尔却独树一帜地提出死亡是一种“可能性”,人是“向死而生”的。人的生存是有限的、不自由的生存,只有在向死存在中此在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海德格尔“先行到死”的观点超越了过去人类对于死亡的理解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