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减肥临床疗效肯定但存在个体差异。本研究在明确针刺减肥效应的基础上,观察针刺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et induced obesity,DIO)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hite adipose tissue,WAT)m TOR/S6K1介导的自噬信号途径的影响,旨在探讨针刺减肥效应个体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促进针刺减肥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90只3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10只)和高脂组(80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10周,以体质量超出普食组大鼠平均体质量的20%作为筛选肥胖大鼠的标准,制备肥胖模型大鼠40只。将造模成功的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其中电针组20只,其余每组各10只;普食组的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电针组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治疗,频率2 Hz/15 Hz,强度1 m A;假电针组取所选穴位向外旁开5 mm处浅刺,电刺激参数同电针组,2组均治疗30 min/次,1次/天,5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4疗程。以体质量、附睾脂肪(Epididymal white adipose tissue,e WAT)重量评价针刺的减肥效应。在明确减肥效应的基础上,进行效应个体差异的等级划分,按照药物减重的目标:将体重减轻小于5%定为治疗无效,大于等于5%定为治疗有效。然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技术观察脂肪细胞形态,并比较细胞直径及面积大小,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 TOR/S6K1信号转导通路及其下游自噬相关标记物LC3、Beclin-1、p62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减肥效应评价与空白组相比,高脂喂养10周能明显增加大鼠体重(P<0.01),其中,体重超过空白组平均体重20%的大鼠有40只(占50%)。治疗前,模型组、电针组及假电针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经过4周的电针治疗,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体重、附睾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假电针组体重、e WAT含量有轻微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体重、e WAT含量显著下降(P<0.01,P<0.05)。2.减肥效应个体差异的评估在明确减肥效应的基础上,将体重减轻小于5%的6只大鼠纳入电针无效组,其余14只大鼠为电针有效组。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大鼠体重、e WAT含量显著降低(P<0.01);电针无效组的体重和e WAT含量较模型组、假电针组均呈现出一定的减轻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有效、无效之间比较,体重、附睾脂肪含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附睾白色脂肪细胞的直径及面积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 WAT细胞面积和直径显著增大(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脂肪细胞面积和直径显著减小(P<0.01,P<0.05),电针无效组脂肪细胞面积和直径的变化均不明显(P>0.05)。电针有效、无效之间相比,脂肪细胞面积、直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附睾白色脂肪自噬水平的检测(1)Beclin-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色脂肪内Beclin-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Beclin-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电针无效组Beclin-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均不显著(P>0.05)。与电针无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Beclin-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2)LC3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色脂肪内LC3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LC3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电针无效组LC3蛋白及其m RNA表达变化均不明显(P>0.05)。与电针无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LC3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3)p62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白色脂肪内p62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p62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无效组p62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均不显著(P>0.05)。与电针无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p62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5.m TOR/S6K1信号转导通路检测(1)m TOR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色脂肪内m TOR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假电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m TOR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电针无效组m TOR蛋白及其m RNA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与电针无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m TOR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2)S6K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白色脂肪内S6K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有效组S6K1蛋白及其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电针无效组S6K1蛋白及其m RNA的表达变化不显著(P>0.05)。与电针无效组比较,电针有效组S6K1的m 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1.电针“中脘”、“天枢”、“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可有效降低DIO模型大鼠的体重和附睾脂肪量,并减小附睾脂肪细胞的体积。2.电针“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在改善肥胖大鼠体重、附睾脂肪含量、脂肪细胞体积的效应特征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即治疗有效和无效。3.电针干预肥胖大鼠疗效不同的个体间白色脂肪m TOR/S6K1信号转导通路及自噬相关分子Beclin-1、LC3、p62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减肥效应个体差异的产生机制可能与抑制m TOR/S6K1自噬的程度差异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