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大跨空间结构的广泛应用和工程师们对新型结构的不断追求,空间节点的样式也随之不断革新。而力与形的完美组合,将是空间结构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的最高境界。拓扑优化方法旨在一定目标下寻找结构材料的最优分布位置,在设计时往往能够设计出造型奇特而满足目标需求的结构,将其应用于空间结构节点的设计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设计师的想象空间,设计出造型丰富的空间结构。同时,当前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使得拓扑优化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跨空间结构的广泛应用和工程师们对新型结构的不断追求,空间节点的样式也随之不断革新。而力与形的完美组合,将是空间结构形式在艺术表现上的最高境界。拓扑优化方法旨在一定目标下寻找结构材料的最优分布位置,在设计时往往能够设计出造型奇特而满足目标需求的结构,将其应用于空间结构节点的设计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放设计师的想象空间,设计出造型丰富的空间结构。同时,当前增材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也使得拓扑优化后的复杂节点也有了制造的可能。当前增材制造和拓扑优化在空间节点的应用上还需要不断探索,除了优化方法的应用研究,还需要考虑增材制造技术所制造产品的性能问题,节点优化设计后能否制造,以及制造和设计的性能是否一致,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空间节点探索了算法编程、有限元求解以及增材制造协同的拓扑优化-制造一体化集成方法,研究了当前增材制造技术在打印方向上出现材料各向异性的问题,以及考虑自支撑制造约束的优化方法,为空间结构节点找形提供一套高效、可行的创新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方法(BESO),探索了空间节点优化-增材制造的全过程方法。与商用有限元软件自带的变密度法优化结果对比之下,该软件集成方法所优化的剪力工况空间节点模型最大应力能够降低9.8%,最大变形能够降低23.2%;组合工况空间节点模型最大应力能够降低21.1%,最大变形能够降低33.6%,性能明显提升。(2)本文基于工程弹性常数研究了材料各向异性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材制造试件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存在差异,不同方向的最大最小弹性模量相差24.1%;屈服强度相差20.9%,存在较明显的各向异性。将各向异性属性代入优化求解,计算得到,材料的各向异性属性会显著改变优化结果的造型;存在最大刚度的优化结果;不同结果的最大最小刚度相差15.1%。(3)研究了结构的自支撑方法,通过对结构0-1显式骨骼的表征,结合三角形边界滤波器和三角锥边界滤波器,使得添加的支撑在迭代中能够保留。本文对空间节点算例进行了优化应用,经过支撑算法计算后得到的优化结果,最大变形不超过4.1%;最大体积变化不超过3.1%。性能牺牲较少,优化结果基本能够达到自支撑效果,在成型试验中表现较好。
其他文献
近年国家与人民对能源需求日益增长,水电站、水库数量日益增多。水库水位的调节将对周围地质、地下水、生物甚至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滑坡就是其中一种重大地质灾害,滑坡形成时易造成人员伤亡,抢险救灾也会给经济上带来负担,因此,对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与其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大理州苗尾乡六兰路口滑坡为背景,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六兰路口边坡失稳的影响因
边坡稳定性与周围环境安全密切相连,边坡失稳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故需要谨慎对待。论文依托兰坪县某边坡工程实例,使用两种不同的有限元软件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并提出加固措施。随后再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加固后边坡进行自然工况、降雨工况及地震工况下稳定性、渗流场、位移场、应力场等方面研究分析,并开展了模型试验,模拟加固后边坡在各种降雨条件下的情况,对其进行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变化及坡体变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加快,城市可开发土地面积越来越少,为了使有限的土体得到充分利用,常出现既有地铁隧道临近基坑项目的情况。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会改变原有地应力平衡,导致隧道结构等产生附加变形,若变形过大,则会危及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当前对于临近两条强影响区地铁的基坑开挖诱发的隧道变形研究较少,因此,相关研究的展开对确保地铁隧道长期安全运行是有必要的。本文结合昆明市轨道交通的具体情况,采用
由于预应力钢结构的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机场、火车站以及大型体育馆等这类人员密集的建筑物,但是,这类建筑物却有一个不可忽略的缺点,那就是不耐火。同时,我国关于预应力钢结构多在抗震研究或是普通钢结构的火灾倒塌研究,对于预应力钢结构的火灾倒塌研究甚少,因此,研究火灾下预应力的损失以及预应力钢结构的火灾倒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开展了预应力钢绞线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试验及瞬态火灾下的应力损失试验,利用ABAQ
鲁甸县境内水库多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坝型均为土石坝,具有修建年代久、工程质量差、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程度严重等问题。加之境内有小江断裂带穿过,地震发生频繁且地震等级较高,极易造成溃坝。此外,由于县境地处乌蒙山系,山高坡陡,溃坝后具有影响范围广、历时快、破坏力强的特点,水库下游分布着较多村庄,村庄受溃坝洪水威胁大。因此,研究水库下游各村庄洪峰到达时间与居民转移时间的关系,分析有效时间内下游居民
2012年7月1日,澄江化石群作为亚洲唯一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对遗产地的保护和发展引起重视,而周边社区作为遗产地的密切联动者逐渐受到关注,遗产地与周边社区存在协同关系,研究协同发展不仅能实现遗产地保护和发展,也为周边社区带来福利。本文章首先通过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现状资源与价值、政策背景等,基于共生理论分析遗产地与周边社区目前发展状况,以协同理
公路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都有巨大推动作用。公路隧道则因具备提高线路标准、缩短里程等诸多优点而备受青睐。截止2019年底,公路隧道总里程占公路总里程在近十年的占比从0.133%增至0.378%,已建公路隧道超19067座。公路隧道属半封闭的管状空间结构,温、湿度等环境特点存在较大差异,亦处公路工程中的咽喉部位;且随着渠化交通严重、紧急制动频繁,使结构力学
云南是我国地震事故频发、震害特别严重的省份之一。一旦发生地震,往往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房屋破坏和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云南昆明市区中的上马新村存在着大量的自建砌体住宅楼,这些住宅楼有着量大面广、抗震性能不足、建筑密度大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强震,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上马新村住宅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可以预测不同地震作用下住宅的抗震性能,以便提出改造加固的建议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旧城改造计划如火如荼进行的背景下,大量建筑垃圾随之而来,而我国以堆放和填埋为主的处理方式给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产生了诸多生态问题,将建筑垃圾资源再生无疑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基于此,本文提出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探讨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综合效益。以再生混凝土实心砖为例,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从社会角度出发,分析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实心砖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并结合经济
为实现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层面在最近几年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支持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然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仍不容乐观,它之所以在我国发展速度缓慢,是因为其高成本和低效成本管理水平使得相关参与方望而却步。在这样的环境下,本文旨在探索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项目全过程成本管理影响因素的运行机制,为加快实现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科学发展,优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