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担载氧化物薄膜和氢的电、磁与催化性质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ong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表面上担载薄膜或分子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结构,并表现出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在自旋电子学、表面修饰与表面改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本论文中,通过构建模型并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如第一性原理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反应力场方法,我们研究了表面担载氧化物薄膜的半金属行为,氢分子在过渡金属表面分解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物理性能与结构之间的关联特征,并探讨了其中物理机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第一章,介绍了表面担载薄膜与分子的研究现状,对其物理性能和应用前景做了一个简要的描述。   (2)第二章,简述了密度泛函方法的基本思想以及与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的参数的物理意义,介绍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软件--VASP,并给出了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的MnO2在拉应力下的电子结构转变的示例。我们发现,在一定的拉应力作用下,MnO2将发生绝缘体-半金属转变。其中,铁磁磁序的形成源于Mn原子之间的交换耦合系数的改变,而自旋向上导带的形成过程中,双交换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3)第三章,研究了TiO2(001)表面担载不同厚度CrO2纳米薄膜的电子结构与磁学性质,明确了基底应力和尺寸效应对CrO2薄膜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外延的CrO2薄膜中存在着丰富的物理现象,如1至3个原子层厚度的薄膜中出现的绝缘相,3层以上薄膜表面产生的反铁磁磁序,4层及其更厚薄膜中半金属性的重建等。借助晶体场理论与海森堡模型,我们给出了这些现象的可能解释。   (4)第四章,介绍了反应力场的函数形式、参数拟合、数据库构建以及基于反应力场的分子动力学方法。基于反应力场方法,构建了氢气在干净的Pd金属表面的势能面,研究了氢气分子在金属表面的碰撞动力学特征,如分解概率与入射动能之间的非单增关系,分解概率与振动和转动量子数之间的关系,表面温度对于分解概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中的动力学机制。   (5)第五章,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与REBO反应力场,研究了表面缺陷如点缺陷、台阶对于氢气在表面的分解概率的影响。我们发现,两种表面缺陷均能够提升氢分子在表面的分解概率,但其中起作用的物理机制有所不同。在低能入射区域,点缺陷的引入,阻止了氢气分子在表面处的扩散,使其更倾向于在入射位置附近分解。而在表面存在台阶的情况下,键计数机制在分解动力学中占据主导。   (6)第六章,总结了本文所做的工作,并对论文工作的进一步延续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进步,科研工作对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在飞行器设计、生物医学、勘探、气象预报、航天、材料科学研究等传统领
光与中性原子系统的相互作用是物理学最基础的研究领域之一,其拥有大量有趣的现象和应用。光不仅仅是揭示原子结构信息的源,也可以用于作用原子、操纵原子、控制原子的各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