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研究近20年来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内服及外用灌肠文献,探索现代中医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并对其中医治疗机理及现代药理进行分析,冀望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筛选1989年1月至2008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现代中医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方药的资料。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中医辨证治法、遣方用药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用药规律。结果1.内服方内异症的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占56.74%,其次是补肾化瘀法占23.4%,清热化瘀法占9.22%,化痰消癥法占9.22%,其他治法占1.42%。2.在252首内服方剂中,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95.63%的方剂中出现活血化瘀药,其次是补虚药68.53%;在2474味中药中,活血化瘀药出现味数最高,达1051味,频次占42.48%,其次是补虚药518味,频次20.94%,两者共占63.42%。3.灌肠方32首方剂中,活血化瘀类药出现频次最高,96.88%的方剂中出现活血化瘀药,其次是清热药68.75%;270味中药中,活血化瘀药出现味数最高,达142味,频次占52.59%,其次是清热药,频次21.48%,两者共占74.07%。4.化痰消癥法占9.22%,化痰利湿药出现42.06%;而温通药在方中出现31.35%,但以寒凝血瘀为主要证型的治法却出现较少。5.莪术、三棱、桃仁、丹参、玄胡、川芎、五灵脂、蒲黄、红花、水蛭是内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活血化瘀药的高频药物;当归、菟丝子、淫羊藿、白芍、黄芪、甘草、续断、熟地黄、巴戟天、党参是内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补虚药的高频药物;莪术、赤芍、当归、三棱、桃仁、丹参、玄胡、香附、川芎、五灵脂是内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药物;莪术、三棱、赤芍、败酱草、丹参、乳香、没药、红藤是灌肠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药物。6.内服方高频药物中活血化瘀药出现7味,占70%,清热凉血药、补虚药、理气药各出现1味,各占10%;灌肠方高频药物中活血化瘀药出现5味,占62.5%,清热药出现2味,占25%,清热凉血药出现1味,占12.5%。7.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高频药物主要归肝经、脾经和心经。结论1.血瘀是内异症的根本病机,活血化瘀是内异症的主要治法。2.痰瘀互结是内异症病机的补充。3.内服方以活血化瘀药及补虚药为主要药物,灌肠方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要药物。内服方体现整体观念,兼顾标本虚实,攻守相兼;而灌肠方局部治疗,用药偏攻,以治标为要。4.莪术、赤芍、当归、三棱、桃仁、丹参、玄胡、香附、川芎、五灵脂是内服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药物;莪术、三棱、赤芍、败酱草、丹参、乳香、没药、红藤是灌肠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高频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