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从1987年首次确立了51所招收高水平运动员的试点学校,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校借助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己逐渐处于体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让竞技运动进入高校、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员,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我国竞技运动中的作用己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重大趋势。因此,研究了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在实践中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江西省八所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对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生源、组织管理、训练与比赛、教练员队伍等情况作了仔细的分析与论证,了解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找出影响江西省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对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决策者提供参考。结论:江西省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等级大多以二级为主,整体水平不高;各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不能处理好学习与训练之间的矛盾,对运动员的激励机制不太健全;大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比赛太少,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高校高水平教练员岗位培训太少,对本专项一些前沿信息了解不多,多数都是兼职教练,担负教学与训练双重任务;高水平运动队的项目设置不太合理,没有充分依靠我省的优势项目;各办队高校与其他学科、体育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研究较少,没能充分发挥高校办队的多学科人才的科研优势;积极推广华东交通大学成功办队的经验,联合办队:高校从事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参与者对办队的目标还不明确,忽视了我国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标是要为我国竞技体育输送人才。建议:改革招生办法,积极拓宽招生渠道,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制度,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增加比赛的机会,提高训练的质量;建立健全教练员的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聘用专职教练员,采用竞争上岗机制;由传统的竞训体制向“一条龙”训练体制转轨,建立建全“一条龙”训练体制,促进高校科学化训练体系的建立;加强科技投入,加强与其他专业、体育院校和体育科研单位的合作,发挥高校多学科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试办多元化的高校办队模式,促进各高校办队社会化,拓展经费来源渠道,以适应竞技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项目设置要紧靠我省的优势项目,进行合理的布局与规划;加强领导和管理,健全激励机制,更新思想观念,使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现实目标与国家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最终目标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