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下肢肌肉脂肪浸润和炎性水肿的MRI受累模式及与肌力评分、肌酸激酶(CK)和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相关关系。探讨DMD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臀大肌和大收肌的T2值、脂肪分数(FF)及R2water值的变化在短期无创性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1.选择经基因确诊的DMD患儿35例,对大腿及小腿的29块肌肉和大腿的15块肌肉分别进行脂肪浸润和炎性水肿评分。骨骼肌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患儿下肢肌肉脂肪浸润和炎性水肿的MRI受累模式及与肌力评分、肌酸激酶(CK)和不同基因突变类型的相关关系。探讨DMD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臀大肌和大收肌的T2值、脂肪分数(FF)及R2water值的变化在短期无创性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1.选择经基因确诊的DMD患儿35例,对大腿及小腿的29块肌肉和大腿的15块肌肉分别进行脂肪浸润和炎性水肿评分。骨骼肌脂肪浸润评分(0-4分)使用T1WI序列;评估骨骼肌炎性水肿评分(0-3分)使用T2Dixon序列水图;临床肌力(0-5级)采用10分制分级系统评分。2.对依从性较好的13例DMD患儿,在糖皮质治疗过程中,前瞻性地在用药前的基线、用药后的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扫描T2mapping、HISTO-MRS及QDixon,选定臀大肌和大收肌为目标,分析治疗前后T2值、脂肪分数值(FF)及R2water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35例DMD患儿双下肢不同肌肉群的脂肪浸润程度差别较大,同一肌肉群的脂肪浸润程度左右两侧对称,脂肪浸润受累频率越高的肌肉其浸润程度也越明显,且大腿肌群脂肪浸润累计评分较小腿高。大腿同一肌肉群的炎性水肿左右两侧不对称。肌肉脂肪浸润与肌力评分呈强负相关(r=-0.623,P0.05)。治疗后的第3个月、6个月臀大肌和大收肌的T2值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臀大肌t值分别为0.746、-0.443,大收肌t值分别为2.120、1.745,P均>0.05)。治疗后的第3个月臀大肌和大收肌的HISTO-FF与基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01、-2.056,P均>0.05),第6个月较基线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739、3.429,P均<0.05)。治疗后第3个月患儿臀大肌和大收肌的R2water值较基线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806、3.556,P均0.05)。结论1.DMD患者下肢肌肉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受累肌群脂肪浸润左右两侧呈对称性分布,且不同肌群具有特定的选择性受累模式,而炎性水肿左右两侧不对称。2.DMD患者大腿肌肉T1WI脂肪浸润分级评分与基因类型无关,与临床肌力显著相关,可以作为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有用指标。肌肉炎性水肿不能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3.HISTO-MRS可以快速量化DMD患者骨骼肌脂肪含量,可作为随访复查的有效手段,且敏感性高于T1WI脂肪浸润评分。HISTO-R2water具有定量评估DMD患儿炎性活动进展及激素短期疗效的潜能。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miR-30e-5p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目的:探讨miR-30e-5p在胰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8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48例配对胰腺癌及其癌旁胰腺组织,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胰腺癌。采用miRNeasy FFPE试剂盒提取RNA,q RT-PCR检测胰腺癌组及癌旁组中miR-30e-
第一部分超声造影和定量分析在门静脉癌栓诊断和分型中的价值研究目的:通过与增强CT(CECT)对比,分析超声造影(CEUS)在动态反映门静脉癌栓(PVTT)血流灌注特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能力,探讨CEUS和定量分析在PVTT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PVTT患者,治疗前均进行常规超声(US)、CEUS和CECT检查,根据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和肝细胞癌合并门静
目的:T2DM(type 2 diabetes mellitus,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疾病。虽然目前每一个被确认的基因变异只能解释人类人群中T2DM风险的微小部分,但其也有助于我们对T2DM发病机制的逐步理解。关键启动基因是在调控网络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基因,从诸多基因中发掘T2DM的关键启动基因,是当前T2DM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同时,AMPK信号通路在维持代谢稳态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第三大主要原因,每年死亡病例约78万例,每年新增病例约84万例,发病率居全球恶性肿瘤第七位。在我国,原发性肝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胃癌,位居恶性肿瘤死因第三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尽管外科手术是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HCC早期症状较为隐匿,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
背景:百草枯(paraquat PQ)是一种剧毒除草剂,能引起以急性肺损伤为代表的多脏器损害。临床中发现百草枯中毒患者血NT-pro 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可明显升高,其变化特点与原因尚不清楚,如果补充外源性BNP(重组人脑利钠肽,rh BNP)是否能对PQ中毒患者产生保护性影响尚不清楚。现阶段在临床已有关于补充rh BNP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肺损伤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为rh BNP治疗百
冠状动脉微栓塞(Coronary Microembolizaiton,CME)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后易损斑块破裂,或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微血栓栓子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碎屑进入冠状动脉微循环所导致的微循环血管堵塞。CME引起的无复流是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而无复流是影响患者远期预后的主要因素。多个研究也表明CME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包括左室重构及死亡率增加。尽管
第一部分miR-320a和RACK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CRC的发病率依然呈上升态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和较好的预后。故进一步探究CRC的发病机制,找寻新的无创肿瘤标志物与治疗靶点,对CRC的早期诊断、药物研发以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是一种一种临床常见的内耳特发性眩晕疾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通过检测核因子NF-κB在梅尼埃病患者中差异性表达,探讨难治性梅尼埃病的治疗方法和梅尼埃病发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第一部分难治性梅尼埃病患者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后临床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应用于难治性梅尼埃病患
第一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整合素α6/β4的分布情况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整合素α6(Integrinα6,ITGA6)及整合素β4(Integrinβ4,ITGB4)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将(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结肠癌和直肠癌数据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
第一部分VIPR1表达对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组织中VIPR1的表达情况,并就VIPR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从桂林医学院获取组织芯片,其包含95例肝细胞癌组织和80例配对的癌旁组织。通过Oncomine数据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VIPR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 chi-square检验分析VIPR1表达与HC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