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感觉派是海派文学中的过渡时期的一支重要文学流派,以穆时英、施蛰
存、刘呐鸥、禾金、黑婴等作家为代表。大陆学术界对于新感觉派的研究兴起
于90年代以后。学术界对于新感觉派文学大多采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
批判方式。而本文则采用波德莱尔和本雅明的个人经验式的批评方式,着重从
四个部分来探讨都市文化背景中的新感觉派小说创作。第一部分,新感觉派小
说中的都市漫游者形象谱系。本文主要以三十年代上海都市生活和都市文化为
背景,并对照波德莱尔和本雅明笔下的巴黎城市,揭示都市漫游者的生存状态
和文化意义。第二部分中探讨新感觉派小说创作在感官和都市幻觉体验方面的
独特表现。通过细致的文本研究,本文致力于揭示新感觉派小说与视听感官文
化的交融,以及小说中的独特表现方式。笔者认为,正是这种因素,才标志着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也体现了不同经验世界中的不同现象间相互渗透的可能
性。第三部分则着重探讨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与都市消费、时尚文化的内在联系。
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消费社会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不仅对形
象塑造,更对小说的叙述、人物行为等都深深地打上了消费和时尚的烙印。在
研究方法上,本文试图对文化研究的方法和文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整合,从小说
文本出发,通过文本细读、统计和比较,将研究视野扩展到文化、社会、历史
等领域,试图发掘文本内外内在的逻辑和联系。
关键词:新感觉派、都市漫游者、感官、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