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离子注入对栅氧化层TDDB可靠性的影响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_hepi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器件性能的要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栅氧化层的厚度不断的减薄,由20-30nm降至几个纳米。然而,满足器件性能要求的工作电压却不能不断下降,目前降低至1.0V已经到了瓶颈。因此,单位厚度的栅氧化层在工作时承受的电场强度越来越高,使栅氧化层的可靠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和挑战。栅氧抗电性能不好将引起MOS器件电参数的不稳定,如阈值电压的漂移,跨导下降、漏电流增加等,进一步可引起栅氧的击穿,导致器件的失效,使整个集成电路陷入瘫痪状态。因此,提高栅氧化膜的抗击穿可靠性,包括与时间有关的击穿(TDDB)和零时击穿(TZDB),多年来一直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可靠性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也是限制集成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氮的离子注入经常用于提高器件性能和减少栅氧化层的漏电流,增加栅氧化层的k值,但却很少有研究专注于氮的离子注入对于TDDB的影响。本文将重点研究和分析氮在栅中的离子注入对TDDB可靠性的影响及机理。目前在学术界,对于TDDB可靠性失效的机理认同的主要有阳级氢离子释放模型(hHR)和阳极空穴注入模型(HHI)[3。本文将对TDDB可靠性对于这两种失效机理的测试方法和具体模型作详细介绍。通过研究发现,氮在栅氧化层中的离子注入可以提高N型场效应晶体管的TDDB可靠性,相应的,栅氧化层的漏电流在持续的偏压作用下也逐渐减少,并且,其减少的趋势与程度高于没有氮离子注入的栅氧化层,并且其漏电流减小的程度随着氮在栅中离子注入的能量变高而变的明显。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氮在栅氧化层中注入提高TDDB可靠性的机理主要是因为氮在栅中扩散到栅氧化层的界面并增加了电子陷阱态数量,并且,在实验中,进一步确定了电子陷阱态密度会随着氮在栅中注入的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在这些电子陷阱态得作用下,在持续的偏压作用下的栅极氧化层中通过的的漏电流不断的减小,最终增加了TDDB的击穿时间。
其他文献
控制牛羊疫病,开展血清抗体检测,无论是天然性还是人工免疫产生的,采集血样是一个精心的过程.本文就牛羊采集 血样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术和相关事项进行阐述.
物理实验课堂的基础是观察和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要以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同时也要在课堂中引进物理实验。由于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发展,我们要培养
探讨中医与西医在冻伤方面的治疗与预防,分析冻伤病因病机中西结合方法治疗。辨证分析轻重缓急依症用药。根据病畜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因时制宜、因病制宜;不可偏执一端。作为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提出,文学方言的翻译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陕西方言因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在翻译上独具挑战,成为译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重点
利用行列式基本理论,给出了由n个方程n个未知量组成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的充分条件的一种新证法.
提起农民,不少人的印象中还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地在田间劳作。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民"已成为新型职业选择,成了令人向往的职业。特色培训,乡土人才变身职业农民"现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