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5年,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发表了她的散文体长篇小说《长恨歌》,反应不俗,于2000年获得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大奖和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评论界对此文本的评价甚高,有人称它为“王安忆的颠峰之作”,有人甚至称它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这部优秀作品先后被改编成话剧、电视剧、电影,获得多重阐释的空间。在这部经典的长篇小说中,女性面对人生和爱情时所表达出来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精神,是作家表现的重点。因此,本文拟从小说《长恨歌》小说文本与电影、电视叙事文本进行细致全面的比较,来体察不同的传播媒介形式在文学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探析在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热潮中,文学作品在以男权文化为中心的媒介改编视域中男性意识的拔高和女性意识的消逝现象。小说和电影、电视属于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影视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知觉,具有声画合一的逼真性效果,注重感官享受、视听感官的刺激和震撼。小说文本运用语言作为与读者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进行接受。影视通过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响、演员的形体表演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不同的媒介形式在进行叙事时会带给读者和观众不同的接受体验。本文第一章对小说到影视剧改编现象进行探究,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消费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影响、沪上海派文化的热潮、女性意识的觉醒、不同媒介形式的艺术魅力等因素来体察想象改编后的动力和推手。第二章对小说《长恨歌》与影视剧改编的叙事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分为三个部分,故事情节的增删、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节奏的变化等角度来解读小说文本和影视文本叙事特点的不同。第三章对小说《长恨歌》与影视剧改编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分析,王琦瑶女性形象的差异、男性形象的变化、其他女性形象的丰富等性别视角进行解读小说文本和影视文本不同的性别视野。最后,结语针对女性文学从小说到影视改编现象进行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