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Net的葡萄种植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rm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遥感是作物种类识别、变化检测等工作的重要数据来源。由于遥感影像中存在地物尺寸不一、地物特征不固定、目标作物背景环境复杂等问题,给作物遥感识别和变化检测带来诸多挑战。中国是世界葡萄生产大国,准确地获取葡萄种植区的空间分布及变化信息,对优化葡萄种植区域布局和促进葡萄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二号(GF-2)卫星影像,以U-Net模型为基础,开展面向葡萄种植区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葡萄种植区数据集的构建方法。使用正射校正、影像配准、影像融合及裁剪等操作对多时相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人工标注遥感影像中的葡萄种植区,生成与原图像大小相同的标注图像,并对原图和标注图像进行切割;使用数据增广技术进行样本扩充,生成葡萄种植区数据集,为后续葡萄种植区的遥感识别和变化检测奠定基础。(2)葡萄种植区遥感识别方法。为提高葡萄种植区遥感识别精度,本文基于高分二号卫星遥感影像,针对影像中葡萄种植区的种植分布和纹理特征等特点,对U-Net模型进行相关改进。通过注意力模块从空间和通道维度自适应校准特征映射,增强有意义的特征,提升地物边缘分割精度;减少下采样次数,使用混合扩张卷积代替常规卷积操作,增大卷积核感受野,降低图像分辨率的损失,提高对不同尺寸地物的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像素准确率、平均交并比和频权交并比分别为96.56%、93.11%、93.35%,比FCN-8s模型分别提高了5.17、9.57、9.17个百分点,比U-Net模型分别提高了2.39、4.59、4.39个百分点,比Seg Net模型分别提高了2.44、4.57、4.43个百分点。此外,本文通过通过消融实验和特征可视化探究了注意力模块和混合扩张卷积对本文模型的影响。(3)葡萄种植区变化检测分析。利用(2)设计的分割模型对前后时相遥感图像的多个测试区域分别进行变化检测,并利用形态学滤波等方法对结果进行后处理,通过比较前后时相遥感影像的预测结果图,生成葡萄种植区变化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U-Net的葡萄种植区变化检测的总体精度、F1分数、Kappa系数分别为95.43%、86.39%、81.27%,比FCN-8s模型分别提高了7.89、11.99、18.42个百分点,比U-Net模型分别提高了2.39、5.64、8.18个百分点。本文模型结构简单、参数量少,能够识别不同尺寸的葡萄种植区,边缘分割效果良好,为其他作物变化检测精度的提升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秦韵’(优系代号5D2-36)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最新选育的苹果新品种,亲本为“秦富1号×皇家嘎拉”。本研究于2019-2020年以‘秦韵’为试材,以富士系‘玉华早富’和嘎拉系‘金世纪’为对照,研究‘秦韵’苹果的生物学特性、果实主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等,了解该品种的相关特性,完善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当正、负积温达到148.82℃和-86.91℃,‘
猕猴桃(Actinidia)在采后细胞壁多糖降解显著,特别是果胶;果胶对猕猴桃果实质地及软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然而,不同种猕猴桃果实软化特性不一,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种类的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果胶的降解进行具体的研究。本试验以美味猕猴桃‘徐香’(Actinidia deliciosa‘Xuxiang’:XX)、中华猕猴桃‘红阳’和‘金丽’(Actinidia chinensis‘Hongyang’,‘
‘瑞香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最新育成的晚熟苹果新品种,其亲本为‘富士’和‘粉红女士’。深入研究‘瑞香红’苹果的果实特性,能够加快‘瑞香红’苹果的推广应用进程。为此本研究于2019年至2020年在白水苹果试验站以新品种‘瑞香红’为试验材料,以亲本‘粉红女士’、‘富士’为对照,研究其果实动态生长发育过程和单株树体上果实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同时,对果实的外观品质、内在品质、挥发性香气物质、贮藏性进行分析,
辣椒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起源于美洲热带地区,属于茄科(Solanaceae)辣椒属(Capsicum)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辣椒栽培种、野生种种类繁多,包括5个栽培种(C.annuum、C.baccatum、C.chinense、C.frutescens、C.pubecens)和20多个野生种。其中,一年生栽培辣椒(C.annuum)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广泛、品种类型最丰富的栽培种,它在果实大
矮化密植是世界苹果栽培的发展方向,短枝型品种是实现矮化密植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一批短枝型富士芽变品种被鉴定和推广应用,但对短枝型芽变品种形态生理评价与调控技术研究还不够深入,制约了这些品种的应用推广。鉴于此,本研究以4个短枝型品种(‘烟富6号’、‘礼泉短富’、‘宫崎短富’、‘晋-18’),4个标准型品种(‘烟富3号’、‘青森富士’、‘寿富士’、‘烟富10号’)为材料,对树体生长发育情况和结果特
放线菌是一类重要的生防菌,可通过产生植物激素、次级代谢产物、诱导植物系统抗性、调整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抵御植物病害和促进植株生长,在防治土壤连作障碍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筛选具有良好生防潜力的放线菌,助力放线菌产品开发,仍是我国生防研发工作的重要部分。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放线菌菌剂及其产生的活性物质对西瓜枯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积累的放线菌资源为供试材料,以拮抗促生并重筛选优
土壤养分状况是果园施肥的基本依据,然而由于陕西大荔枣园长期以来土壤养分状况缺乏科学的评判标准,导致该地区普遍存在滥用化肥的现象,该现象不仅会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影响冬枣产量及品质的提升。本研究以陕西省大荔县冬枣主产区为主要研究区域,采用地统计学与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枣园肥料效应试验,旨在摸清现阶段陕西冬枣主产区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晰该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空间分布格局,探讨施肥对
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紧张,自然环境承载力较差,自然降水无法满足当地压砂地西瓜高产、优质的需求,当地居民长期粗放式的水分管理模式不仅浪费农业水资源,而且导致压砂瓜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生产劳动成本增大,当地压砂地西瓜具体的补灌时期及补灌水量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当地压砂瓜主栽品种‘金城5号’作为研究对象,从节水、增产、优质的目的出发,研究了不同补灌量、不同补灌时期对压砂地西瓜生长、产量、果实品质、水分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蔬菜种植面积及种类、全季节供应量都明显增加,而无商品价值的蔬菜废弃物产生量也随之增加。本文通过室内土培试验模拟不同量(全量:1.8 t·667m-2、半量:0.9 t·667m-2)番茄秸秆和甘蓝叶残体还田,并设置添加菌剂(秸秆腐熟剂、农用酵素)和未添加菌剂处理,测定直接还田后7、14、21、28、35 d的土壤温度、p H、EC、有机碳、养分含量以及腐殖质各组分
目前在苹果生产中,农户获取技术指导的途径主要是他人经验以及基于检索式的问答技术,获取方式单一、效率差、依赖知识库,因此苹果的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更是造成了主要的生产和经济损失。生成式的自动问答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为苹果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科学指导苹果生产过程,因此苹果生产知识的自动问答对苹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苹果生产知识为研究对象,在文本预处理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苹果生产知识自动问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