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ie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为了缩小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经济差异,同时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实现广东协调发展,广东积极推动珠三角向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产业转移。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共同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2005年12月,首次认定了3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截至2011年11月份,广东已经建成36个经广东政府认定的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本文对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情况做了较全面的探讨。首先,对产业转移工业园做了明确的定义,阐明了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功能。进一步,运用动态集聚指数测算产业跨区域的集聚速度,运用区位商方法对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群进行识别。对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概括起来,本文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产业转移工业园是一种新的产业园区,是指在转入地适宜区位上专门为承接转移产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而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它具有促进以转移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空间组织功能、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功能。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群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发展有赖于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产业转移工业园又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基本载体。从建设主体和建设方式两个方面考察,产业转移工业园有7种建设模式,分别是转入地与转出地政府共同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转出地与转入地政府合作+企业建设模式,转入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转出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以及其它建设模式。从空间发展考察,产业转移工业园有4种建设模式,分别是新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开发区转换而成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整合已有园区而形成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整合已有园区和开发新园区而形成的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管理模式、“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开发公司”管理模式。
其他文献
<正> 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色;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声;其思理之致
期刊
Solaris位于新加坡中部One-north科技园内,这栋建筑是整个园区一期的标杆项目。启汇城(Fusionopolis)是旨在信息通信技术、媒体、物理科学与工程等领域有所创新的企业研发中
20世纪70年代,超临界萃取技术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新的化工分离工艺,由于它的优越性,使得这项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上得到迅速发展,应用的范围和种类也不断扩宽.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文从中国外交部公开的档案中选择中国对老挝援助的案例来研究中国的对外援助。冷战格局下两大阵营在印度支那的对立以及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把战火推进到中老边境是中国
竹马戏是漳州古老的地方戏曲,导源于唐宋的竹马灯舞蹈,这一历史悠久的“戏曲活化石”前后流行800余年。竹马戏在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营养成分中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
广州市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进度明显加快。从1个街道发展到20个街道,再到全市推广;从2008年仅400万元的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到2011年增加为8000万元。广州的社工和社工组织,由此
本论文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现代审美及现代社会需求,分析江南传统园林空间特色,并探讨其在现代景观空间中的运用问题,寻求江南传统园林和现代景观在空间设计上的内在联系,对现代
清末民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这个时代的诗歌创作依然十分繁荣,艺术价值更胜于清朝前期与中期。各诗派尽抒其才,为清末诗坛增光添彩,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者,莫
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出现以后,对以电视媒体、报纸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并最终促成了媒体大融合时代的到来。本文以媒体融合为背景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全身性骨组织以单位体积内含量减少,骨密度(BMD)下降,及骨组织微结构退行性病变为特征的骨病[1]。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随着人口老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