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汉字形声字探究中央凹视野区信息表征的方式,是功能性分割投射,还是双侧投射到两半球。同时,探究信息在半球间是如何整合的,是符合早期整合的假设还是符合晚期整合假设。
方法:采用左声右形(PS)汉字和左形右声(SP)汉字作为实验材料,并以规则性和字频将汉字区分为四类:高频不规则汉字、高频规则汉字、低频不规则汉字和低频规则汉字。实验一是汉字命名任务,而实验二是汉字词汇判断任务。实验一采用指导语方式控制被试注视点位置,而实验二则利用眼动仪监控被试注视点位置。实验一a和实验二a中,将汉字呈现于左、右视野小于1°或是大于3°位置处,由于3°以外(旁中央凹视野区)的信息被认为是单侧投射的,因此,如果中央凹视野区的信息的表征也是单侧投射的话,那么,在小于1°视野区(中央凹视野区)范围内对刺激的反应方式应同大于3°视野区以外刺激的反应方式相同或相似。实验一b和实验二b中,将汉字呈现于中央视野区,使汉字声旁和义符的中点位于注视点上,以保证声旁和义符能够完整的投射到不同的半球。
结果:实验一a结果显示,中央凹视野区和旁中央凹视野汉字的加工方式相似:PS汉字,在左视野,低频字是规则性效应逆转,高频字是规则性效应,在右视野,高、低频汉字均未表现出规则性效应;SP汉字,高频字在左视野区是规则性效应,而低频字在右视野是规则性效应;实验一b结果显示,高频PS汉字表现出规则性效应,低频PS汉字表现出规则性效应的逆转;高频SP汉字并未表现出规则性效应,而低频SP汉字则表现出规则性效应;实验二a结果显示,中央凹视野区和旁中央凹视野均表现出左视野加工上的优势效应;实验二b结果显示,高频PS汉字表现出规则性效应,而高频SP汉字并未表现出规则性效应;低频PS汉字和SP汉字均表现出了规则性效应的逆转。
结论:(1)中央凹视野区信息的表征是功能性分割的,支持SFT理论;(2)右半球是正字法加工的优势半球,而在命名任务中,两半球的加工是均势的;(3)半球间信息的整合会受到字频和半球功能偏侧化的调节,在命名任务中,以一种两半球分布式加工的系统处理信息,表现为信息的晚期整合现象。在词汇判断任务中,高频字的词汇判断可能涉及到正字法和语音(或语义)信息的加工,也需要分布式加工系统处理,表现为信息的晚期整合现象。而低频字的词汇判断可能更多涉及到对正字法信息的加工,以右半球加工模式为主,表现为早期整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