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豆种植区域广泛,因其良好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受到亚洲国家的广泛接受。中国绿豆品种众多,然而针对不同品种的绿豆淀粉理化结构与消化特性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新型营养健康绿豆产品的原料筛选与加工利用。因此,本文针对性收集了一些中国新培育的绿豆品种,从中提取出绿豆淀粉,对其物化特性、消化特性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结合加工方法对淀粉的消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所收集的27个绿豆品种中,筛选出不同地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豆种植区域广泛,因其良好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受到亚洲国家的广泛接受。中国绿豆品种众多,然而针对不同品种的绿豆淀粉理化结构与消化特性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新型营养健康绿豆产品的原料筛选与加工利用。因此,本文针对性收集了一些中国新培育的绿豆品种,从中提取出绿豆淀粉,对其物化特性、消化特性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并结合加工方法对淀粉的消化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从所收集的27个绿豆品种中,筛选出不同地区种植的15个品种,对其物化特性和血糖生成指数(G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豆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范围为27.3036.34(g/100g,干基)。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显示,其峰值糊化温度范围为61.75?C70.46℃。充分熟化样品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和体外血糖指数(eGI)范围分别为7.6315.42g/100g(干基)和76.4781.48,且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earson’s相关分析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构建了相似的指数,但可能基于所选取不同品种起源差异较小、遗传背景近似,因此不同品种间差异较小。其中以冀绿8号绿豆的GI值最低,被用于后续研究的原料。食品在食用前要经过熟化,熟化的过程会引起绿豆淀粉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影响其营养价值。因此,本论文对于绿豆淀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糊化处理,研究了温度变化对其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变化。DSC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糊化度的增加,起始糊化温度(To)从66.33?C升至76.69?C,糊化焓(?Hg)和回生焓(?Hr)分别从14.07 J/g降低到6.77 J/g,从10.06降至6.68 J/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分子顺序(DMO)和双螺旋度(DDH)随温度升高分别从1.35降至1.01,从1.38降至0.98,达到显著水平(p<0.05)。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分析表明,峰值粘度和最终粘度亦随糊化程度增加呈显著下降(p<0.05)。消化动力学和斜率对数(LOS)图揭示,绿豆淀粉糊化程度的增加可促进酶与淀粉分子的接触,进而带来绿豆淀粉消化性的显著提升(p<0.05)。此外,开展了不同热加工方式对具有低GI特征绿豆粉的影响研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加工方式的样品相对结晶度从生粉时的18.56%降至焙烤粉的3.65%,差异较显著。SEM结果显示,淀粉消化性较高的样品破损淀粉含量较多。淀粉的糊化程度(C∞)从生到熟,其值变化范围从26.83%增至87.85%。不同加工方式正是基于对绿豆淀粉结晶和有序程度的影响,从而显著影响到淀粉的消化性。对于低消化性产品的制备,加工方法从好到坏其次为,制豆沙法、微波法、煮制法、蒸制法及焙烤法。最后,研究了干法(旋风磨)和湿法制粉对绿豆粉及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湿法制粉相比,干法制粉显著增加了绿豆粉中破损淀粉的含量、热特性及糊化特性。通过对绿豆面条的研究发现,湿磨绿豆粉和小麦粉以70:30比例复配的面条感官品质和蒸煮品质较好,产品蒸煮损失和断条率较低,此外,湿磨绿豆淀粉的消化性(86.18±0.35)较干法的低(89.62±0.44),两种面条的eGI值亦存在差异(分别为90.00±0.56与94.67±1.50)。本研究揭示了湿磨的优势和特点,为低GI绿豆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依据。
其他文献
食蚜蝇(双翅目:食蚜蝇总科)是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重要经济昆虫,大约1/3种类的幼虫捕食蚜虫等害虫。同时,其成虫大多具有访花的习性,是继蜜蜂之外的第二大类传粉昆虫。国外研究已表明多数食蚜蝇尤其是捕食性食蚜蝇具有远距离迁飞性,且迁飞对传粉和生防功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我国常见种类黑带食蚜蝇Episyrphus balteatus(De Geer)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空测报灯系统监测了渤海湾跨海迁飞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s)和蛋白酪氨酸激酶(PTKs)基因能够调节昆虫胰岛素信号通路、细胞生长,生理代谢、基因转录和免疫响应。昆虫细胞的信号转导、增殖、分化和细胞间通讯也与PTPs和PTKs有关。为了了解ILP途径介导的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ey-Bienko)发育阶段,在前期试验中,采用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N4和蛋白酪氨酸激酶5的dsRNA与对照(ddH
桃蚜(Myzus persicae)是危害番茄和黄瓜的主要害虫之一,常规的防治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从短小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porus)A60中分离了一个广谱的蛋白激发子(PeBL1),可以诱导番茄和黄瓜产生对桃蚜的免疫防卫反应。与阳性对照(ddH2O)和阴性对照(70.58μg mL-1,50 mM Tris-HCl,pH 8.0)相比,针对番
修尾蚜是一种危害广泛的农作物害虫,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V.lecanii)和球孢白僵菌(B.bassiana)是一种对环境友好、靶标特异、能够有效防治多种刺吸式昆虫的生物农药。本研究测定了两株球孢白僵菌(B76和B252)和两株蜡蚧轮枝菌(L2和L5)对豆蚜的防治作用。用B76、B252、L2和L5及其二元组合(L2+B76、L2+B525、B76+L5和L2+B76+B252+L5)的滤液和
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其中条纹叶枯病在水稻产区多次间歇性暴发,对水稻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该病害常发生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21世纪初在中国稻麦轮作区引起高达30%-40%的减产。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是水稻条纹病毒(RSV),该病毒依靠介体灰飞虱(SBPH,Laodelphax striatellus)以持久增殖的方式水平传播,并且还能经过灰飞虱的卵进行垂直传播。灰飞虱不仅可以取食水
了解细胞命运决定的机制是细菌发育生物学的一个挑战。同基因型群体中的细胞分化使得细胞亚群产生分工,以便细菌可以在不利的条件下生存。Bt是一种产芽胞的细菌,在形成芽胞的细胞中产生杀虫晶体蛋白。Bt LM1212菌株表型独特,能产生两类主要的细胞亚群:一类细胞亚群仅产生芽胞而不产生晶体;另一类细胞亚群仅产生晶体而不产生芽胞。前期研究筛选到一种新的转录因子CpcR可能影响分化细胞中晶体的产生。本文针对转录
羊乳的凝乳能力差,加工酸奶后会导致酸奶乳清析出、干酪得率显著降低。超声处理是一种非热加工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中,可有效起到杀菌、均质、乳化、改性等作用。近年来,通过超声加工技术改善羊乳凝乳能力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开展了低强度(150-400 W)和高强度(2000-4000 W)超声处理对羊乳理化、微生物及蛋白质结构的影响,研究了超声对羊乳酶凝胶流变学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了超声处
羊乳的凝乳能力相对较差,加工酸奶后会导致酸奶乳清析出,奶酪得率降低,给加工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目前,已采用多种方法改善羊乳的凝乳特性,但有关于超高压处理改善凝乳的研究报道较少。在不同贮藏温度条件下(25℃、4℃),研究了不同超高压(200-500 MPa)对原料羊乳理化性质的影响。在25℃条件下贮藏的原料羊奶,与未处理的样品相比,经过超高压处理后蛋白质构象发生了变化,蛋白质沉降系数发生改变、p
目前无麸质马铃薯馒头的感官和风味特性亟待改善,且缺乏生产马铃薯馒头的专用发酵剂。本研究首先通过比较蒸、煮和高静水压等不同预处理对发酵马铃薯的微生物多样性、营养和功能组分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预处理方法;其次通过菌株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出发酵马铃薯中的优势乳酸菌和酵母菌;然后通过研究优势菌株的复配比例对无麸质马铃薯馒头的理化、营养和风味特性的影响,优化出复合发酵剂中菌株的最佳比例;最后通过
黄曲霉是一种土壤腐生真菌,在农产品收获时伴随着农产品进入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条件适宜时即可产生黄曲霉毒素。因此,加强源头控制,研究建立黄曲霉污染防控技术意义重大。近年来黄曲霉污染生物防控研究发展迅速,常见的有细菌、放线菌和霉菌,为了挖掘新的高效安全生物防控菌,本文研究探明了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3J1EC对产毒黄曲霉菌产毒的抑制作用,明确了其生物安全性,并从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