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水稻田修筑土埂是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田间任务。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本依靠人力修筑水田埂,不仅加大了农民劳作强度而且筑埂效果差,无法满足我国生产节本增效的实际要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田修筑土埂是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田间任务。目前水稻生产过程中基本依靠人力修筑水田埂,不仅加大了农民劳作强度而且筑埂效果差,无法满足我国生产节本增效的实际要求。本文以一种水田旋耕筑埂联合作业机为研究对象,对其集土部件进行改进设计及试验研究,以期提高其筑埂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集土部件设计。查阅相关资料,筑埂机集土部件分为旋切集土装置和铧式犁集土铲两种。综合两者的优缺点后,重新设计一种双圆盘式集土器。在探讨集土量与圆盘曲率半径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双圆盘集土器的直径分别为450mm、550mm和600mm。以直径为单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直径为550mm和600mm的双圆盘集土器均能满足筑埂所需土量的要求。试验最终选取了集土量最合理的直径尺寸为550mm双圆盘装机试验。在制备集土部件时,为了解决圆盘曲面粘土问题,在比较现有的几种提高表面光洁度措施后,采取改变曲面材料的方法减少粘土,即聚四氟乙烯涂层(PTFE),经试验,效果显著。(2)试验测试。确定具体试验机具后,选取机组前进速度、集土器装配倾角为试验因素,分别选用三个水平,据此制定试验方案。根据因素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检验最终筑埂效果的试验指标为土埂紧实度与均匀性。为了减少随机误差影响试验指标的可能性,将每组试验重复做3次,用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指标;为了减少外界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将试验顺序随机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双圆盘集土器以25o倾角装配机组,平均行进速度为1.65km/h时,土埂紧实度达到最优108.81KPa,土埂均匀性变异系数为最低值1.63。此外,该最优组合与铧式犁集土器进行了对比试验。(3)集土器立柱的静力学分析。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集土器立柱展开静力学分析:建模、受力加载、求解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集土器立柱变形的最大量是0.073mm,最大等效应力是135.5MPa,均小于立柱材料45号钢的许用变形值和应力值,因此集土器立柱的刚度与强度均满足工艺要求。在约束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对立柱进行质量优化,最后成功减重20%,优化后的设计更加安全合理。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发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出生日期、发病日期的运气格局及特点,初步探讨其与证候分型、发病部位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发现周围性面瘫的运气学发病危险因素,以期为指导临床周围性面瘫的预防与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广东省中医院的电子病例系统对2013年1月20日-2019年1月19日符合标准的病历进行收集与整理,总共纳入804例,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年龄、性别
现阶段,我国的船舶工业面对的竞争势态越发加剧。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的中小船舶工程公司需要增强其市场开发以及顾客服务的能力,提升竞争实力。论文围绕着A船舶工程股份有限公
随着现代航空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飞机机载系统核心的飞控系统正变得日益复杂。而在总装阶段人工对飞控系统进行测试依赖工人的经验,难以保证测试的同步性、协同性和规范性。随着飞控系统测试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我国对飞控系统的功能测试正逐步从人工测试过渡到数字化测试。在这个阶段,飞控系统测试过程中的多源异构数据造成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本文分析了总装阶段飞控数字化测试的原理、流程和测试设备,然后针对测
为研究云南曲靖中海拔红壤植烟区烤烟镁含量影响因素及其对烟叶品质指标的影响,连续两年采取田间实地调查与室内化验分析两者配合的方法,以曲靖中海拔红壤烟区的9个植烟县(区)2
毛竹笋用林产量高、周期短、效益好,是优良的笋用竹种之一。在安徽北缘栽种毛竹需格外注意林地土壤温度,切实做好保水保肥的措施,才能达到使竹林丰产早产的效果。本论文以毛
直线电机具有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的优点,因此被广泛运用在工业生产、军事研究等领域;但由于其“零传动”的结构特点,以及自身存在的端部效应、齿槽效应等,会使
棉花角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subsp.malvacearum(Xcm)可以引起棉花角斑病,由于Xcm可能存在限制性修饰系统,导致外源基因难于被转化,因而对Xcm进行遗传转化仍是一件困难的
吉林省地处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10%-15%以上,因气候原因,通常采取机收后自然晾晒,再脱粒。本文以吉林隆信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制造的5TYZ系列玉米
随着我国温室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对温室种植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日益重视,温室灌溉设备也在不断更新。目前温室内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较差,温室灌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不仅高速列车的运行速度有了极大提升,还在许多严峻的地段修建了铁路,对列车的悬挂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横向振动的抑制。被动悬挂系统的局限性愈发明显,而主动悬挂控制是改善列车横向平稳性的有力手段,因此提出高效、可实践性强的主动悬挂控制策略控制列车悬挂系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简要介绍了主动悬挂控制策略的发展概况,并引出本文所采用的重复学习控制(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