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LCBDE与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pl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系统全面地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国内外各大主要数据库。结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截止至2018年1月关于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LCBDE)与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通过质量评价、提取相关信息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共有16篇RCT文献被纳入本研究,包括2415例患者(LC+LCBDE组1243例, EST+LC组1172例)。分析结果显示: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LC+LCBDE组胆汁漏发生率较EST+L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12,95%CI(2.26,7.54);Z=4.60, P <0.00001];而EST+LC组更易出现术后胰腺炎及消化道出血[RR=0.17,95%CI (0.09,0.35);Z=5.02,P <0.00001;RR=0.20,95%CI(0.07,0.54);Z=3.16, P =0.002]。另外, LC+LCBDE组住院时间短于EST+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0,95%CI(-2.22,-0.17),Z=2.29,P=0.02]。相比EST+LC组,LC+LCBDE组住院费用更低 [SMD=-2.03,95%CI(-2.81,-1.25),Z=5.11,P<0.00001]。两组结石清除率、手术转换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合分析结果,LC+LCBDE与EST+LC两种微创胆系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在安全性上,两者的手术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并发症中,前者具有更高的胆汁漏发生率,而后者更易出现术后胰腺炎及消化道出血。另外, LC+LCBDE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较EST+LC更具优势,这与后者的分阶段手术存在一定联系,由于纳入研究的局限性,仍需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此结果。
其他文献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单侧输尿管结扎造成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利用阿奇霉素进行干预,观察肾间质中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情况,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细胞因子NF-κ Bp65、MCP-1、TGF-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是许多非吞噬细胞中反应性氧自由基(ROS)产生的主要来源。在高血糖,高血脂,血管紧张素Ⅱ及各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的作用下,NADP
目的: 探讨PD-1/PD-L在抗大鼠角膜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其与CD40/antiCD154的联合作用。 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角膜实验模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GR、TLR4、Col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0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塞米松及乌司他丁对其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 方法: 选择ASA 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