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行赋从汉代定型以后,到六朝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在题材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辞赋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对纪行赋的专题研究不是很多。本文拟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角度对六朝时期的纪行赋进行全面考察,试图系统勾勒六朝时期纪行赋的基本面貌,并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力图揭示六朝纪行赋的渊源、演变、特点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本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本文的绪论部分,总论纪行赋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一章纪行赋界说,论述自己对纪行赋的理解,确定本文的研究范围,并对六朝纪行赋的特点进行总结,阐述了纪行与游览的关系,力图辨别二者的异同;详细考察了纪行赋与《诗经》、《楚辞》以及汉代京都赋、田猎赋的密切关系;追溯纪行赋的题材渊源,考察了纪行赋在汉代的确立和发展。本文从第二到第五章论述六朝时期纪行赋的发展演变。第二章建安时期的纪行赋。建安时期纪行赋开始繁荣发展,题材发生了衍变——从咏史兴感到军旅征行。本章主要讨论了建安时期纪行赋题材衍变的表现,以及纪行赋因题材衍变而呈现出的崇高的美学风貌,初步探讨了崇高美形成的原因。我认为,除了受当时社会政治条件以及审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外,这种崇高美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挥之不的英雄情结。第三章两晋纪行赋。建安之后的正始时期,从现存的资料看没有纪行类的赋作留存下来,纪行赋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断层。我认为这种现象和当时的政治局势以及文学思潮密切相关。两晋时期,以潘岳的《西征赋》为代表的传统咏史类纪行赋重新崛起。这类赋中多议论,所咏史事与现实政治密切相关,充满了理性思辨的色彩。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以写山水景物为主的写景抒情类小赋,体现了文人自觉的山水审美意识开始觉醒。第四章南北朝纪行赋。此期纪行赋的发展极不均衡:南朝名家名作迭出,北朝纪行赋家却寥若晨星。南朝纪行赋在积累前代经验的基础上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局面:谢灵运的《撰征赋》标志着咏史类纪行赋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高潮,一批富有诗意的山水抒情小赋涌现出来。但在繁荣的背后也潜伏着深层的危机。赋的贵族化与唯美化,本来就使赋的创作与流传困难重重,而纪行赋这一分支虽然在南朝时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但是因为自身的许多限制,终究衰落下来。第五章纪行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本章论述纪行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处的地位,对山水诗的影响,以及对后世登临怀古之作的影响。结语阐述纪行赋在六朝时期的发展概况和特点,总结纪行赋发展的总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