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液中L-乳酸的分离与纯化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nra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乳酸具有生物相容性因此在各行各业应用广泛,目前乳酸分离流程成本高。我国盛产廉价生物质,廉价生物质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L-乳酸。本研究使用农林废弃物玉米秸秆经过预处理后为原料,使用凝结芽孢杆菌发酵生产而制得的L-乳酸钙发酵液进行分离。采用膜工艺分别去除发酵液中的菌体、蛋白质、以及盐类,最后浓缩后可以得到纯度大于85%的乳酸,单批次工艺收率71.7%;也采用了发酵-膜分离耦合系统,对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回用发酵,减少了系统对于外界的污染排放,最终成功进行了 6批次的发酵-分离,工艺总收率达到93.4%。首先研究对发酵液中所含有的菌体和蛋白质进行去除。使用微滤膜可以对发酵液中的菌体达到98.9%的去除率,残存的小部分菌体在超滤中可完全去除。对于蛋白质的去除使用US020超滤膜,在在20 psi的压力下具有高于14批次的使用寿命并且具有9.48 L/(m2h)的平均膜通量和87.78%的平均蛋白质去除率。同时使用了结晶法去除发酵液中的蛋白质,在4℃下使用175 g/L乳酸根含量的发酵液结晶24小时可达到最好的84%收率以及85.6%的蛋白质去除率。随后,进行对发酵液中的色素和盐离子脱除的研究。使用NF245、NF270、DL和DK纳滤膜均实现了对发酵液的有效脱色,脱色率均在94%以上。随后将发酵液酸化至不同pH值后考察四种纳滤膜的性能,发现DK和NF270纳滤膜在发酵液酸化至pH值为2.45时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包括膜通量,盐截留率和乳酸透过率。在十批次寿命测试中NF270的除盐效率保持较好,优于DK纳滤膜,优选NF270作为本体系的纳滤膜。经过二次纳滤后可得到无色透明的乳酸溶液。最后对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废液进行回用发酵。对结晶母液和超滤截留液进行了氮源回用,结果显示超滤截留液的氮源回用效果最好。并且研究了对发酵过程中使用的纤维素酶的回收,结果显示使用超滤可截留发酵上清液中的纤维素酶,使用Ca(OH)2洗脱秸秆渣中吸附的纤维素酶,可以达到最适合体系的回收效果。最后进行了批次发酵-分离实验,在6批次中对比于单批次发酵:84%的水在体系中循环;整体乳酸收率从71.7%提升至93.4%;向系统的加水量减少69%;废水排放量减少约83%;酶使用量降低了 31.7%,在放大实验中得到了 90%的乳酸收率。
其他文献
媒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影响和改变着传播媒体的发展格局,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和推广,新闻媒体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也积极融入大环境之中,尝试着加入新媒体环境中,以更具网感的传播方式和更贴近网友的表达方式来传播信息。但随着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互联网中的兴起,以及互联网在我国普及程度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选择以更加便捷、自由的网络平台获取新闻信息,传统媒体的受众在逐
多年以来,我国多个地区频繁出现极端降雨事件,给城市的运作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人民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意味着各地区必须以更加完善
目的 观察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 将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2例,其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等无显著差异。观察组采用TP方案;对照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直接投资中的角色发生转变,从单一的东道国角色转变为既是东道国又是母国的双重角色。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对外开放进程也逐步推进,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起步较晚、体量较小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但是,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只有符合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规律,才能继续推进中国向世界产业链高端迈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改进对外直接投资方
<正>天人关系是王夫之一切理论的中心点。天在大化流行中显示其精神与律则于人,人遵行天道,作为行事的法则。"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思孟学派的这一基本方向,是王夫之的
会议
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与医学实践紧密结合,对现代医学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针对医学细胞生物学这门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以期为这门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