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体系。他生前是乌克兰共和国的功勋教师,原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获得两枚列宁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居于核心地位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道德教育理论在教育理论历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笔者期望通过阐述其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内容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来解读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本论文首先分析了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论文从其个人生活经历、社会背景、理论和实践基础四方面浅析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其形成过程可大致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长期教育实践及教育理论探索中形成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其次,对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一个人品行中行为与思想相一致、行动与言论相一致,同时指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苏霍姆林斯基的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有自身品质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等,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规范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安排、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注重集体教育的作用,表现出道德教育思想的鲜明政治性,重视个人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教育的联系,重视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突出情感对道德教育的作用等特点。最后,对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苏霍姆林斯基道德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对教育教学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其道德教育思想也在中国更加广泛地传播开来,特别是对中国的素质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