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新疆赤芍、土茯苓的组分库,探讨药材组分的分离与表征方法。方法:借鉴组分中药的研究模式,以发展构建维药组分库为核心,选取新疆赤芍、土茯苓为研究对象,使用溶剂分配法、大孔树脂分离等方法,在获得醇提组分、石油醚组分、乙酸乙酯组分、正丁醇组分及水溶性组分的基础上,利用硅胶柱层析将石油醚组分与乙酸乙酯组分进行溶剂分配分离,利用大孔树脂将正丁醇组分与水溶性组分进行类组分分离;依据HPLC分析方法对组分进行化学表征;利用体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模型对新疆赤芍、土茯苓醇提组分及不同极性组分进行活性初步筛选,利用药材中已确认有活性的化合物对组分库进行生物学表征;将各组分HPLC分析图与其活性研究结果相结合,观察已确认有活性的化合物是否是组分产生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1.共得到新疆赤芍组分32个,土茯苓组分31个。指认出新疆赤芍中的四种化合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丹皮酚),土茯苓中的的四种化合物(花旗松素、落新妇苷、黄杞苷、白藜芦醇)。2.抗氧化活性研究:新疆赤芍:组分整体对DPPH·清除能力强,石油醚组分(CS-PE)、乙酸乙酯组分(CS-EA)对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强于VC,CS-E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较其他组分强,组分整体还原力弱;土茯苓:组分整体对DPPH·清除能力强,乙酸乙酯组分(TFL-EA)清除羟基自由基活性略低于VC,TFL-EA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较强,组分整体还原力弱。3.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两个药材均为乙酸乙酯组分(EA)活性显著,其中活性最强的组分为其第二部分(EA-2)(P<0.01)。结论:本文初步建立了新疆赤芍、土茯苓的组分库,并对其组分进行了化学表征与生物学表征,结合HPLC分析图与体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试验结果,证明指认出的化合物是组分具有体外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这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新疆赤芍、土茯苓药材资源奠定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