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氰基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6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利用一定条件下化学反应与物理自组装的自发协同作用的原理,构筑了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高分子纳米材料,开发出一种制备生物可降解材料聚氰基丙烯酸酯(PACA)胶乳粒子的新方法——双重引发聚合法。其产物具有特殊的类分泌泡结构,并具有高溶胀性能和吸附性能。此特征将大大提高PACA胶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载药量,有望在药物运输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双重引发聚合法制备PACA胶乳粒子的原理及其合成条件、PACA胶乳粒子的结构与性能表征及其在药物缓释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首次发现PACA聚合物在丙酮/乙醇体系中,能够自组装形成非常稳定的纳米粒子分散体系,其自组装行为包含两个过程,即聚合物重沉淀过程和自乳化过程,前者促使体系产生微相分离,形成粒子,后者使得形成的粒子得于稳定。基于上述PACA聚合物自组装特性及ACA极易发生阴离子和自由基聚合的特点,开发出双重引发聚合法合成PACA胶乳粒子。其过程涉及两种反应,乙醇阴离子引发和BPO/DMA自由基引发ACA聚合,经反应初期高分子与单体分子在反应乳液中自组装自发形成稳定的、外形规则粒子,升温聚合完全后制备出均匀的PACA胶乳粒子。较佳的制备条件为:分散温度为18℃、聚合温度为45℃、丙酮/乙醇比为30/70(v/v)、丙酮在两相中的分配比为10/20(v/v)、搅拌速度对PACA胶乳粒子的制备影响较小,在450-1000 r/min范围内均可制备出均匀的PACA胶乳粒子。在此条件基础上,通过改变交联剂用量和ACA单体类型可以制备出结构可控和不同组分的PACA胶乳粒子。   第二部分:研究了双重引发聚合法所制PACA胶乳粒子特殊的结构和性能,其特征在于-1、具有类生命体中分泌颗粒结构,其结构特征是具有内网外膜复合结构。内置交联网络具有较高的与药物分子或有机溶剂的相互作用能力,颗粒外层为紧密的高分子薄膜,可保持颗粒内所载药物或有机溶剂在介质中的稳定性。2、所制PACA胶乳粒子粒径在溶胀态达到微米级(~1.8um),而在干燥后则为纳米级(~130nm),其体积溶胀比高达2600倍。说明其高分子网络结构极为疏松,可具有很高的载药物和溶剂分子的性能。3、产物组分单一,聚合反应体系中不引入任何表面活性剂、稳定剂、助剂、极性单体或其它带电荷粒子,且组成粒子的PACA聚合物具有高分子量,可用于长期缓释药物载体。   第三部分:研究了PACA胶乳粒子的载药特性和降解性能,为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应用打下一定的实验基础。结果表明PACA胶乳粒子对多种药物或有机小分子,包括地塞米松、青霉素和苯酚等均有较好的吸附作用。药物被吸附后,整个载药PACA胶乳粒子具有类石榴状结构形态,由许多20nm左右的药粒微晶嵌聚于高分子网眼中构成。PACA胶乳粒子具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交联度越低,降解越快。由于所制PACA胶乳粒子具有特殊的内网外膜类分泌泡结构,PACA胶乳粒子降解大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外层高分子膜的降解,第二阶段是内部聚合物网络的降解。鉴于载药粒子的特殊结构及PACA降解机理,我们提出了“二级释放”模型,即随着PACA由外及里的降解进程,药物将首先以20nm左右的药粒脱落并吸附于体组织之上,继而溶解并以分子形式扩散于组织细胞之中。
其他文献
交流宣传型演出则是展示艺术品味高雅、艺术表演精湛、体现独特艺术特色的文艺演出。  一台文艺演出办得成功与否,节目主持人的发挥表现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作为文艺演出的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之前,全面仔细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会为主持好一台成功的文艺演出奠定基础。  根据演出类型拟定主持词  在接到文艺演出主持任务后,最好能参与早期策划,如若没有,也应尽早拿到演出节目单、相关信息和背景资料。对文艺演出主题
  本文介绍了杂多化合物的历史、结构、分类、应用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含镍杂多化合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总结;合成了一种新的含镍的十钒酸盐,同时还合成了含有[NiV13O38]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是一种新型荧光光谱检测技术,在现代分析化学中具有显著优势,本论文利用FRE7技术,由浅入深的探讨了一系列新型荧
近年来,室温离子液体被认为是传统挥发性有机溶剂的理想绿色替代品,而微波促进的无溶剂有机合成是一类新兴的绿色有机合成技术,这两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绿色化学的要求。本
论文以β-环糊精为单体,2,4-二异氰酸酯甲苯及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合成了环糊精交联聚合物(β-CDP),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所制聚合物与客体有机物质双硫腙等的包结
近年来,随着对纳米材料的深入研究,纳米组装杂化材料因为其结构和功能上的卓越特性,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自组装技术近年来得到了
本论文研究了金属离子Bi(Ⅲ)、Fe(Ⅱ)、Co(Ⅱ)、Ni(Ⅱ)、Er(Ⅲ)、Lu(Ⅲ)在LiClO4(LiCl)-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或LiClO4(LiCl)-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系中电化学行为,并计算得到
本论文研究了在微波辐射下C60吡咯烷衍生物的快速合成和无溶剂固态研磨法C60富勒醇合成的研究。 一、首次将微波辐射法运用到cis-,trans-2,5-二取代C60吡咯烷衍生物的合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