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单原子层石墨烯因其在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方面的优异性能,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备受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中,采用石墨烯作为场效应管的沟道材料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但是,器件的结构和介质会影响甚至改变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的性能。本文以自氧化铝为介质,提出了多种简单的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多种新型结构GFET,研究了器件的结构和介质对GFET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沉积介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原子层石墨烯因其在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方面的优异性能,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备受各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其中,采用石墨烯作为场效应管的沟道材料是其最具前景的应用之一。但是,器件的结构和介质会影响甚至改变石墨烯场效应管(GFET)的性能。本文以自氧化铝为介质,提出了多种简单的制备方法,并制备了多种新型结构GFET,研究了器件的结构和介质对GFET特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沉积介质是制备石墨烯场效应管必要的工艺步骤。利用铝自氧化形成绝缘层的特性,可省去铝埋栅GFET制备过程中沉积栅介质工艺步骤,简化铝埋栅GFET的制备工艺。另外,利用铝埋栅自氧化特性可以获得薄层栅介质,本文制备了具有高栅电容(875nF/cm2)的铝埋栅自氧化介质GFET。并实现了基于单个铝埋栅自氧化介质GFET的高转换增益的倍频器。二、采用常规方法制备的GFET,栅与源、漏电极之间均存在着较大的未被栅极调制(un-gated)的连接区域(LA),由LA引起的两个连接电阻(RA)是限制GFET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存在将减小源漏电流(Ids)和跨导(gm)、降低频率性能。套刻误差和操作技能等是产生LA的主要原因。并且,栅、源和栅、漏两对电极之间的LA长度通常是不相等或不对称的。具有不对称LA的GFET,当交换源、漏电极时其性能也表现出不对称的特性。本文采用带源极负反馈电阻的共源极电路模型和GFET总电阻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对称特性的产生原因。三、通过改进源漏电流模型并结合仿真,研究了由改变连接区域所引起的连接电阻的变化对GFET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制备自对准结构SA-GFET(Self-aligned,SA)的新思路,即先形成源漏电极,再形成自对准的栅电极。SA-GFET的制备是利用电子束蒸发沉积的薄层金属台阶覆盖性弱的原理,在制备过程中使源、漏两电极均和栅电极对准(或对齐),达到尽可能地减小LA从而减小RA的目的。四、系统分析SA-GFET的结构和制备方法,提出并制备了两种新型结构的SA-GFET,即金属堆叠栅电极SA-GFET和金属堆叠源漏电极SA-GFET。相比已报道的SA-GFET制备方法,这种两种SA-GFET制备工艺简单,且可以避免等离子体对石墨烯沟道的损伤。其中,金属堆叠栅电极SA-GFET的关键制备工艺是:先制备多层金属堆叠的栅电极,以顶层金属层作为阻挡层,选用刻蚀剂腐蚀第一层金属,形成侧向底切的T型形状栅极。而金属堆叠源漏电极SA-GFET的关键制备工艺是:先制备三层金属堆叠的源漏电极,选用刻蚀剂腐蚀第二层金属,确保第一层和第三层金属不被腐蚀,形成侧向凹陷的源漏电极。得益于其巧妙的结构,源漏电极侧向凹陷的程度不会改变金属堆叠源漏电极SA-GFET的连接电阻。五、由于石墨烯是零禁带材料,GFET的开关比很低,不能被关断。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寻找实现GFET的高开关比的方法。本文探索了不同于已有GFET高开关比工作原理的方法,也就是从GFET的介质材料方面找到实现GFET高开关比的新思路。发现利用铝自氧化形成的介质制备的GFET可以获得高达5×107的开关比,有效的实现了GFET的关断和可控开启。并对此关断和开启的机理做了定性的分析。即,由于石墨烯沟道中单位面积的载流子数目有限(10111012/cm2),而且铝自氧化栅介质有微弱的导电特性,在正栅电压作用下,当栅电极抽出电子的能力大于感应电子的能力时,沟道中载流子数量变得很少或者几乎为零时,GFET被关断。此时,石墨烯的禁带可推断为被打开。反之,在负栅电压作用下,载流子再注入,使得被关断的GFET又重新被开启。基于载流子的再注入原理,可以通过改变施加的负栅电压值,来控制再注入的载流子数目,从而控制GFET的电流Ids。根据功耗公式P=IV可知,铝自氧化介质GFET的功耗相比常规GFET的功耗将成数量级的降低。在GFET关断和开启的转换之间可以实现对信息的存储,这可应用于实现非挥发性存储器。另外,发现了不同于常规FET器件的工作原理的栅极电流辅助增益。最后,制备的HfO2介质GFET,进一步佐证了所提出的关断和开启原理。
其他文献
16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与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形成(CIN)密切相关。不久将能研制出诱导抗生殖器分泌物中HPV-16颗粒的中和抗体的预防性疫苗。以及诱导对CIN和子宫颈癌中HPV-16早期蛋白产生细胞毒性T细胞应答的治疗性疫苗。尽管已取得明显进展,但在这种疫苗能常规使用前仍存在不少问题。
笔者居于南京市,目睹了南京民营企业尤其几家大型民营企业的经营困局,借此机会聊一下民营企业融资之现状。这几年各种规模的民营企业经营都不容易,大型民营企业融资能力较强,日子过得稍好一些,而中小型民营企业经营状况步履维艰。
目前,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除AIDS外,人乳头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沙眼衣原体(CT)也 是引起STD的常见病原体。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检测方法,但大多比较费时且检测灵敏度不够高。多聚酶链反应(PCR)可以检测出临床样本中极少量的病原体的特异性DNA,从而确诊病原体感染并有助于其分型。 为证明用PCR方法同时检测这些病原体的可行性,先提取了
文章以乔治·莱考夫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选取近5年韩国外交演讲语篇作为语料,归纳整理语篇中使用的旅行隐喻并进行分析,发现旅行隐喻在韩国外交演讲语篇中主要用于世界、国家、经济等体制的创新和发展方面。
“文山壮族、彝族铜鼓舞”是2006年5月由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本文聚焦云南省文山州的壮族和彝族传承铜鼓舞的实践活动,对三个国家级传承人所生活的广南县那洒镇贵马村(壮族村)、富宁县板仑乡龙中村(彝族村)以及麻栗坡县董干镇城寨村(彝族村)等三个民族村寨进行深入的人类学考察,呈现这一传统文化事项在社会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由单一的自然传承向多元的社会传承、学校
输送网络,如血管、叶脉以及神经通路等,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输送网络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科学家们利用偏微分方程建立了多种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的数学理论研究已成为当前偏微分方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主要研究两类偏微分方程生物输送网络模型解的存在性、爆破准则、一致有界性以及大时间行为等。研究内容与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了三维流体输送网络模型的Cauchy问题。具体而言,首先得到
磁光表面等离子激元(Magnetoplasmon,MP)研究的是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与磁光材料相互作用现象的交叉领域。通过将磁性材料引入表面等离激元共振结构,可以实现磁场对表面等离子共振波矢的调控、表面等离子共振增强磁光效应等新的光学现象。基于MP现象的相关材料和器件在生物传感、磁场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传统的MP研究的材料体系主要是基于铁磁金属(Fe、Co和Ni),以及铁磁金属与贵金属(
在科研团队原有研究基础上,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时域信号源、时域收发天线、微波与控制电路、数据采集与成像算法等钻孔测井成像雷达各子系统的关键技术;设计并研制了一款基于冲激体制的钻孔测井成像雷达原理样机,并在实验测试井中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达到预期要求。针对提高时域信号源峰值功率、降低触发抖动、减小时域信号源电磁辐射干扰,以及脉冲波形整形等难点技术进行了应用基础与实验测试分析;设计并研制了基于固态快速
时滞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实际工程系统中,如人口、电力、航空航天和经济等系统。时滞的出现,可能会降低动力系统的性能,甚至导致系统失稳。于是,分析时滞对动力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控制领域研究的主流方向。关于时滞动力系统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很多学者的关注,并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本文基于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理论、时滞分割法、倒凸方法、自由权矩阵技巧和线性矩
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时滞复杂动力系统随处可见,对其动力学行为的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工程应用中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作为一种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手段,控制系统理论及其应用越来越重要,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如何通过人为的有效控制,实现时滞复杂动力系统的同步。目前,该领域已吸引了来自物理、数学、工程、通信、生物学等各领域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得到充分研究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