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硫铁矿烧渣是硫酸工业的废弃物,硫铁矿烧渣的综合利用既能作为二次资源再次利用,又能够减少烧渣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利用硫铁矿烧渣所得到的高质量的FeSO4.7H2O来制备透明氧化铁颜料,这开辟了综合利用硫铁矿烧渣的新途径。 以空气氧化法和氯酸钠氧化法制备得到透明氧化铁,并对透明氧化铁颜料的合成及表面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实验制得的透明氧化铁颜料粒度均匀、分散性较好。 利用空气氧化法得到了性能优良的透明氧化铁黄颜料。探讨了反应温度、空气流量、搅拌速度、碱比、初始混合状态等因素对晶种制备过程中氧化速率及晶种形态的影响。 反应初期有大量的Fe3O4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Fe3O4逐渐转化成α-FeOOH。考察了不同的分散剂对氧化铁黄透明性的影响,实验发现聚乙二醇是较好的分散剂。当聚乙二醇的用量为FeSO4.7H2O质量的0.45%、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FeSO4.7H2O质量的0.5~2.0%、絮凝剂二苯胍的用量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0%时所得颜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效果最佳。 TEM检测空气氧化法所得的氧化铁黄颜料形貌为纺锤形,长轴约为75nm,短轴约为25nm;XRD确定其组成为α-FeOOH。空气氧化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铁皮用量少、有利于产业化的优点。 氯酸钠氧化法制备透明氧化铁黄颜料控制的最佳条件是: (1)Fe2+氧化阶段,Fe2+浓度为1.0~1.5mol/L、NaClO3的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05倍、反应温度为60~65℃时,在该条件下,Fe2+的转化率达到99%。 (2)Fe(OH)3胶体生成阶段,当反应温度为40~45℃、时间为30~45min、反应进行pH约为7.0时,可以得到色光纯正、红棕色的Fe(OH)3胶体。 (3)Fe(OH)3胶体转化阶段,在Fe(OH)3胶体中加入30ml浓度为1.5mol/L的Fe2(SO4)3溶液和适量铁皮、反应温度为80~85℃时,控制pH值为3.6~3.8,Fe(OH)3胶体转化成氧化铁黄α-FeOOH。 (4)颜料的表面处理阶段,当表面处理温度为80℃、处理时间1~3h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量为FeSO4.7H2O质量的0.5%、聚乙二醇的用量为FeSO4.7H2O质量的1.0%、絮凝剂二苯胍的用量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10%时,颜料的表面处理效果最好。 TEM发现氯酸钠氧化法所得的透明氧化铁黄α-FeOOH为纺锤状,长轴约为65nm,短轴约为15nm,长短轴之比为4.3:由XRD分析可知产物为α-FeOOH。 相对于传统制备氧化铁颜料的方法,氯酸钠氧化法可以降低铁皮的用量,减少了废液,提高了氧化铁颜料的附加值。该方法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G-TDA实验发现加热透明氧化铁黄至500℃,出现两次吸热和失重变化,吸热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和失重温度区间分别大致为 29.8~98.6℃和 ZI4.6~316.7℃,第一次吸热和失重是因为 游离水的减少而引起的,由于失去结晶水而产生第二次吸热和失重。通过XRD发现 透明氧化铁黄在200C的温度下加热*后仍为Q-FCOOH:在400℃下般烧m时,得 到透明氧化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