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及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各地区纷纷加强地铁建设投入,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不断壮大日趋完善。研究新增线路的开通对轨道交通既有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以帮助轨道交通企业更好的制定合理的客流组织计划十分有必要。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既有网络客流的影响,首先从站点、线路、网络三个层次分析客流的时空变化,描述了客流在不同时间粒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稳步提高,为解决日益严峻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及土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各地区纷纷加强地铁建设投入,轨道交通线网结构不断壮大日趋完善。研究新增线路的开通对轨道交通既有网络客流分布的影响,以帮助轨道交通企业更好的制定合理的客流组织计划十分有必要。本文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新线开通对既有网络客流的影响,首先从站点、线路、网络三个层次分析客流的时空变化,描述了客流在不同时间粒度下的波动规律,使用Arc GIS对不同区域空间的客流分布进行可视化分析。其次使用Python编程软件对重庆轨道交通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的客票数据进行处理,整理获得全线各站点的每日分时进出站客流量、线网换乘客流量等。然后分析全线网所有站点在重庆地铁5号线、10号线开通前后不同时间粒度下的客流变化,定量评价新增线路与既有网络之间的贡献和吸引作用,分析新增线路开通对既有站点客流变化的影响。借助R语言对影响站点客流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对得到的显著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及空间自相关性检测。最后建立站点客流变化量与站点周边社会经济属性、站点自身功能定位及新增线路影响等关键因素之间的GWR模型,经对比检验,论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Python、R语言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对收集的海量客流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等一系列预处理工作,获得全线各站点不同时间粒度下的客流数据。(2)对重庆地铁5号线、10号线开通前后的全线各站乘降量进行时空分布分析,并使用Arc GIS进行可视化呈现。(3)分析新增5、10号线对线网既有站点客流所产生的显著影响,对新开线路与既有网络之间的客流贡献和吸引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4)使用R语言对影响站点客流变化的各项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站点客流变化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既有站点客流量、到新线最短走行时间、到新线最少换乘次数、是否位于新线缓冲区内、车站周边公交站点数量和车站周边人口居住密度。(5)构建了客流变化量与显著因素之间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较线性回归相比,模型拟合度高,对变量的空间异质性解释能力较好。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交通新增线路开通后,短期内会对既有站点客流造成一定的冲击。由新增线路开通所导致新增换乘站的客流普遍上升,位于新增站点800米缓冲区内、与新开线路平行共线的部分既有站点短期客流下降明显。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政府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对提高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输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滑坡灾害因其预测困难、破坏性大、作用时间短等特点,往往给灾区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与损害。利用灾区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构建灾区三维地理场景,对滑坡灾害的演进过程进行三维动态可视化模拟,有助于还原灾害发生过程、获取灾情信息、分析破坏程度,并为进一步的灾情应急处理、灾后救援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现有滑坡灾害演进过程三维动态可视化方法存在的滑坡过程模拟结果真实感不足、可视化渲染效率低下
软质岩中的灌注桩是工程实践中常见的一类桩基,对于软质岩分布广泛的成都地区,此类桩基尤为普遍。然而,由于软质岩与灌注桩之间相互作用较为复杂,对其竖向承载性能的认识还不很充分。为此,本文以成都地区软质岩灌注桩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现场原位试桩资料的收集,通过弹塑性理论分析和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软质岩嵌岩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1)建立了嵌岩桩受力分析的空间弹性理论计
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理念的转变促进了信用卡使用需求的升级,催发了信用卡行业的繁荣。但近年来频频爆出因信用卡逾期还款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持卡人抗辩轻微逾期却产生畸高利息,这主要与信用卡逾期还款的计息方式不合理、部分责任重复计算、标准过高等有关。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各地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对信用卡逾期还款引发的民事诉讼案件没有统一的裁判标准,特别在信用卡透支消费后逾期还款责任的认定方面,这显然不利于信用卡
随着现代制造行业的迅速发展,微小型零件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生物医疗、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和精密仪器等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使得微切削精密加工技术备受关注。和常规切削加工相比,微切削加工材料去除机理更加复杂、加工过程参数控制更为严格、加工精度更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微切削加工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紫铜常作为微电极的材料,本文以紫铜表面微铣削加工为研究对象,研究紫铜表面微铣削
金属-空气电池由于能量转换效率高、应用方便等优点在储能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其空气电极上发生的析氧反应(OER)和氧还原反应(ORR)具有较高的能量壁垒,需要电催化剂的协助来促进反应的进行。目前贵金属催化剂应用较为成熟,但高昂的成本和稀缺的资源限制了其大规模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分别以硫酸亚铁和硫酸钴为铁源和钴源,通过合成简单且易操作的共沉淀法合成不同质量比的绣球状非晶型铁钴双金属化合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逐步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出行需求急剧增长,进而引发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特别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间,在通勤线路上经常产生大量乘客滞留。目前轨道交通大客流疏运组织方面的研究重点关注于轨道交通自身的运营组织,却很少有人在大客流疏运组织的研究中引入应急公交进行协同疏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车站客流控制为核心,协同应急公交接驳服务的组合疏运策略。高峰时期对车站实施客流控制能有效的减少车
交叉口是城市交通参与者中车辆与行人汇集与疏散的重要必经之地,也是城市交通冲突的集中点。但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上升,城市交通事故频发,交叉口成为了城市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及出行者的人身安全。交叉口因其不同的类型,使得发生在不同交叉口的事故的特征有所不同。而通过交叉口的各种因素变量来预测事故发生的风险,对降低事故率,提高交叉口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为了彻底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完成东西南北市场贸易又快又好的流通,加强公路建设是必须的,对于山区来说,隧道会越来越常见,隧道的埋深与长度也会不断增加,导致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地质灾害。断层破碎带涌突水危害是山岭隧道特别是深埋特长隧道中最主要的危害之一,通过超前钻孔排水以及衬砌排水能很好的降低隧道开挖以及后期运营时的涌突水风险,不同的排水量对工程以及环境的影响
GNSS技术因其具有测量精度高、全天候作业、站间无需通视、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与地壳运动等变形监测领域。但GNSS受到空间相关误差的影响,基准站与监测站间距不可过长,且物理基准站在长期连续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产生变形,进而影响监测结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增强参考站(ARS)的GNSS变形监测虚拟基准构建技术,利用三维位置不变的虚拟基准代替传统物
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运输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货运行业作为高碳排行业,减排刻不容缓。公路运输与铁路运输是我国内陆的两大货运方式,承担了全国80%的货运量。铁路运输的单位碳排放强度是公路运输的十分之一,但铁路货运量在全社会货运量中的占比却远不及公路货运量,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策略(“奖励型”策略为补贴,“惩罚型”策略为碳税)引导货流转移的结构性减排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减排方式。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