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芽孢杆菌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及菌株生防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烟草黑胫病是由烟草疫霉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var.nicotianae)引起的根茎病害,是制约我国烟草优质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其防治措施包括抗病品种、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但抗病品种培育难,地域性强;化学农药长期使用易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随着绿色防控理念的提出,环境友好的高效生防菌成为防治烟草黑胫病的主力军。因此,本研究希望通过生物防治方法防治烟草黑胫病,并了解菌株的生防特性。为了解决生防菌定殖能力差,防效不稳定的问题,笔者通过平板抑菌试验、菌株相容性测定和温室盆栽试验从实验室保存的6株(GY1、GY5、GY8、GY9、GY10、GY12)对烟草疫霉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的生防细菌中筛选活性更高的复配菌株;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明确生防菌分类地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各菌株的生长培养基;采用平板试验法、对扣熏蒸法、盆栽试验等对GY1、GY10、GY12的促生作用、抑菌谱、次生代谢产物、挥发性物质、根际定殖能力等进行了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1.通过抑菌试验、相容性测定和盆栽试验发现,GY1、GY10、GY12抑菌率高,相容性好,复配生防菌GY1-10-12(GY1、GY10、GY12单独发酵后等比例混合)灌根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复配后对烟草疫霉菌的平板抑菌率为86.9%,盆栽防效为74.53%,与3菌株单独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15.34%、27.42%和44.94%。结果表明菌株GY1、GY10、GY12复配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2.对菌株16S rRNA基因和gyrA基因进行测序,通过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GY1、GY10、GY12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3.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菌株GY1、GY10、GY12的生长培养基,分别为GY1:玉米粉10g/L、酵母粉10g/L、NaCl5g/L;GY10、GY12:玉米粉10g/L、蛋白胨10g/L、CaCO35g/L。发酵24h后生物量相较于NB培养基分别提高了42.63%,51.90%和9.05%。
  4.分别采用菌悬液浸种后点种和菌液灌根的方法测定菌株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GY1、GY10、GY12菌悬液浸种可以促进烟草种子萌发,分别在浓度为8×107cfu/mL、6×107cfu/mL、6×107cfu/mL时效果最好;3菌株单独发酵后混合灌根能促进烟株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烟株的株高、茎围、干重、湿重及根冠比分别增加了14.01%,22.75%,77.19%,83.14%和14.29%。结果说明GY1、GY10、GY12浸种可以提高烟草种子萌发率,菌株复配可以促进烟株生长。
  5.利用生化分析方法,了解GY1、GY10、GY12的防病促生机制。发现3菌株不仅具有促生作用,而且抑菌谱广,对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solani)等8种真菌病害均具有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液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具有抑制作用;挥发性物质对烟草疫霉菌及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都能产生嗜铁素、蛋白酶、淀粉酶等物质;蛋白酶类抑菌物质可以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的生长,抑菌活性在高温、酸性、碱性环境下降低,但对不良环境仍具有一定耐受性。
  6.采用天然抗生素标记法测定菌株GY1、GY10、GY12的根际土壤定殖能力,结果表明抗性标记并未对其生长和抑菌能力产生影响,3菌株均能在烟草根际土壤定殖,复配菌GY1-10-12中各生防细菌在烟草根际的定殖量增加。因此,合理推测3菌株可能通过上述特性发挥防病促生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基因表达差异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有着越来越深刻的理解。传统基于样本整体的转录组信息仅能展现细胞群基因表达的平均水平,掩盖了细胞间基因表达的差异,因此研究样本中单个细胞的转录组数据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信息。现有常用的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根据其建库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逐个细胞建库的测序技术和基于标签混合建库的测序技术,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前者操作繁琐
现场快速检测是一种能在现场取样后较短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的检测方法。现场快速检测不需要专业的操作人员以及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是目前医学检测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现场快速检测可以促进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的发展,推动健康医疗事业在欠发达地区的深入。然而,现阶段的现场快速检测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及缺陷,例如:简化设备的同时能否保证检测的灵敏性和准确率,临床样本中待测物的检测范围过小或是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
苹果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栽培果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苹果果实的内在品质衡量着苹果商品性的优劣,有机酸是决定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苹果在采后贮藏过程中有机酸含量逐渐下降导致贮藏后期果实风味变淡,极大地降低了果实的食用品质。苹果酸是苹果果实中的主要有机酸。至今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苹果发育过程中苹果酸积累的遗传及分子机制方面,对采后贮藏过程中苹果酸的代谢及调控研究较少。铝诱导苹果酸转运体基因MdA
学位
苹果(Malus)是一类重要的栽培果树,其含有的类黄酮化合物不仅影响花果色泽,也参与调控了植物生长发育和对逆境胁迫的抵御。本研究利用不同花色基因型的苹果属植物,在分离鉴定出3种山奈素苷化合物的基础上,分析了花中类黄酮含量与果实种子数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类黄酮化合物之间的竞争合成及调控机制,以及山奈素苷对种子数量的影响机制,进一步丰富了苹果属植物类黄酮代谢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结果如下:  1.苹果属植物
学位
我国是世界苹果(Malus×domestica)第一生产大国。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最大的优质产区,但土壤干旱、盐渍化以及病害等逆境严重制约着该产区苹果产业的发展。肌醇(myo-inositol)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多元醇。在高等植物中,肌醇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抗逆调节因子,既能作为关键的代谢物调节渗透平衡和清除活性氧(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同时又可作为信号
学位
红豆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植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迄今为止,尚未发现关于红豆越橘内参基因筛选方面的详细研究。因此开展红豆越橘内参基因在不同试验条件下表达情况的研究,筛选出特定条件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将为红豆越橘基因表达分析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从而为揭示红豆越橘的生物学特性和对其抗性基因和遗传改良方面的
学位
越橘(Vaccinium vitis-idaea Linn.)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spp)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营养保健价值及经济栽培价值。20世纪初美国开始选育越橘品种并进行商业栽培,越橘逐渐成为重要的经济栽培作物,目前我国对越橘的引种、品种选育、苗木繁育、栽培生理和栽培技术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已实现越橘的产业化栽培。  越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