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研究——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和海河天津市区段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流是世界上众多著名城市的发祥地,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摇篮.随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恶化、自然与文化特征丧失的现象日益凸现,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以日本"多自然型河川计划"为首的城市河流改造日渐成为当今水域空间景观规划的主流.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北方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内外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的基础上,以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与流域生态学为理论指导,借助遥感、GIS技术、生态恢复等手段,分别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海河天津市区段为例,提出中国北方典型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模式与相关的战略管理措施,并提出该模式产生的环境-生态效益的定量化评估方法.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国内外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理论、技术与经验,并以太原汾河、成都府南河为例,指出了中国在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和改造中存在的问题.(2)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为例,针对城市干涸(无水)河流的整治和改造,提出"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实现河道中心区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的"绿色滹沱",为城市无水河流的生态恢复研究创建了理论框架.(3)以海河天津市区段为例,针对有水城市河流的规划与改造,提出了"ABC"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保护沿岸绿地与文化遗产的前提下,采用非生物-生物结合模式对河流进行恢复改造,同时建设城市独特的集绿色与遗产为一体的"双重廊道",形成"非生物-生物-文化"的城市河流效应,为目前城市河流综合整治以及水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模式.(4)通过对滹沱河和海河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规划方案的环境-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估,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环境-生态效益的评估方法以及相关的战略管理措施.
其他文献
随着各种移动式电子设备以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对为其提供能量的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碳系负极材料在比容量、比能量等方面都已经不能满足下一代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需要,因此需要开发新型非碳负极材料以满足未来需求。本文针对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金属氧化物存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较高、颗粒形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及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的问题,以几种典型的金属氧化物和金属间化合物作为
20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化的高度发展,城市人口迅猛增长,城市风险也不断增大.与过去相比,除了自然灾害以外,各种人为灾害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频频发生,诸如海难、空难、
针对日益严格的氮、磷排放标准以及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二沉池占地面积大的问题,本论文研究开发了一种生物氧化固液分离一体化新工艺.该新工艺是在投料倒置AAO工艺的基础上,在工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综合了"混凝沉淀一级强化工艺"、"传统推流式生物处理"、"吸附再生法"及"AB法"等工艺的优点,实现了生物絮凝吸附和化学混凝沉淀作用的有机结合.本课题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