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中的生死问题——基于生死链的考察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以生死问题为核心的作品。木月—渡边—直子、直子—渡边—绿子、永泽—渡边—初美、直子—渡边—玲子是小说中几条主要的生死链,前两者是小说主要的生死链可以合二为一,后两者则相对次要,辅助叙事。生死链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叉。木月、直子、初美象征着生死链的阴界一段,绿子、永泽象征着阳界的一段,而渡边则在生死链上摇摆不定。生死链的三角关系一旦打破,生死链本身就无法维持平衡,人物要么陷入死亡,要么陷入迷茫。  所谓生死链就是通过生和死而构造出的链条,就《挪威的森林》而言,生死链关涉到小说中的诸多人物,也关涉到小说的叙事结构、艺术手法以及主题表现。从横向的层面来看,生死链在小说中体现为层出不穷的死亡事件、挥之不去的死亡意象以及生死悖论中的人物生存困境;从纵向的层面来看,生死链是小说叙事的线索和情节推动力。  《挪威的森林》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悲情和生存的困惑,小说中的生死观念既有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子,也有以存在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整体说来,村上春树采取的是一种西化的视角。文化杂糅中透露出来的生死观念表征了一种普遍性的都市青年的现代性生存体验。  《挪威的森林》是一部张扬死亡美学的小说。死亡不仅具有日本传统的静美风格,也具有一种悲剧美的格调。然而,死亡作为救赎的愿望却是虚妄的。小说试图通过死亡达到自我解脱,然而死亡不过是被迫无奈之下的选择,只能让本来就无法自我确证的存在走向虚无;小说试图通过性爱获得新生,然而性爱却异化为性欲的泛滥,走向沉沦的境地。小说中的绿子形象不仅拯救着渡边,也作为生的象征成为小说的最终价值走向。死亡无论从审美上还是现实上都无法实现救赎的意图,唯有生才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对死亡的描绘和反思,是为了能够生得更有意义,死得更有品质。
其他文献
相比于语音、语法,语音史、语法史,词汇及词汇史的研究还处于薄弱状态。近年来,汉语在这方面的状况有所改观,很多成果相继问世,其中既有词汇共时的描写分析,又有词汇历时的演变探讨
将罪犯发遣到边远地区安置的惩罚称为流刑。在清代,它是一种次于死刑,重于徒刑的严重刑罚。清初流放地一般在东北及内蒙古,乾隆朝一统西域后,新疆成为主要的流放地。大量的遣
本文以淘宝网300家服饰类店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2010年销售量(额)前100名女装店铺、前100名男装店铺、前100名饰品、配件店铺,通过对300家店铺进行语料的搜集、归类,对网店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