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庚子事变”这一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该概念在文中所指向的史实,乃是以庚子(1900)三月、义和团在帝国政治中心——北京城内迅速蔓延开来为起始,以五月至七月、中外之间发生正面战争的阶段为重心,以《辛丑和议》签订以后、两宫回銮、帝国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作为结束。历来的研究,多以“义和团运动”之名,将义和团自兴起至1901年和约缔订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来叙述,而1900年中清廷宣战、联军入侵、两宫出狩的过程则被纳入和视作这一运动进程的高潮部分。其实,自从清廷对义和团公开表示肯定、进而向外人“宣战”之时起,义和团事件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帝国内部的地方性动乱,升级成为中国与列强之间的战争。本文以“庚子事变”为题,即是试图在已有的“义和团运动”这一概念中,抽离出其中的异质部分,凸显庚子年义和团事件发生质变之后的进程与面相,将其作为一段相对独立的历史进程来予以考察。在文章开篇的“总述”部分,笔者首先对“庚子事变”的历史进程、1900年间的南方局势与南北关系、以及庚子文学书写的主要特征作了整体性的介绍和梳理。第二、三两章则选择具体的人物、文本、事件与话题,以个案的方式,讨论个体人物在庚子事变中的境遇以及相关的文学书写,通过细节的钩沉和现场的还原,力图呈现事变的诸种具体面相。在第四、五、六各章中,分别讨论了庚子对于传统的巨大冲击、清末民间开智运动的兴起以及北京城市转向现代这三个不同层面的论题,试图揭示庚子对清末十年的帝国面貌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以实证的方式,通过相关档案、报刊、笔记与文学作品等多种类型史料的梳理,试图尽可能全面的呈现庚子事变在多重层面上的历史图景。文章以“文明冲突”的思路看待事变的发生,注重于当时的舆论、时人的心态、文学的反映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潮与历史影响的探寻,最终试图见出庚子事变在晚清帝国现代转型进程中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就文明转型的现实问题略有思考和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