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范围对扶阳学派治疗冠心病进行系统的总结。包括扶阳学派对冠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观、治疗的基本原则、应用的代表方和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研究目的近些年来冠心病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且发病率、危害性呈现上升趋势,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从中医的角度。中医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自己的特色,而且疗效显著。冠心病在中医定位心痛、胸痹等。古代文献记载了大量有价值的与冠心病相关的文献,从《黄帝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到明清的《医林改错》。扶阳学派是近现代兴起的医学流派,临床上善用姜附桂等大辛大热药愈疾疗效显著。所以有必要对扶阳学派治疗冠心病进行有目的研究。重要性冠心病以为现今重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扶阳学派对于冠心病的认识有独到之处,对冠心病的治疗效如桴鼓,而且有深厚的理论做根基。扶阳学派始于清代医家郑钦安,他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奠定了扶阳学派在中医史上的学术地位,后继者卢氏一脉开设“扶阳医坛”再到今天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与的“扶阳论坛”,扶阳学派才称得上中医的医学流派。所以说从文献角度研究冠心病是扶阳学派自身发展需要。研究方法对扶阳学派的文献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寻找发现扶阳学派治疗冠心病的优点和特色,从而上升到理论体系,指导临床治疗冠心病。主要内容扶阳学派对于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主张从阳气着眼,认为阳气衰、伤于阳气、外感寒邪为冠心病治病因素。所以冠心病本质是阳虚,而出现的痰浊、瘀血、阴虚等,皆是表象,正是由于阳无以化阴,才停饮为痰浊,气不摄血为瘀,气虚无以布散津液而阴虚而留于经络、肌肤、脏腑,最终导致冠心病的形成。所以冠心病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体阳气失衡,痰湿瘀浊窃居胸中阳位,使清阳不生,浊阴不降。从五脏中考虑,扶阳学派独重肾,理论观点是水火既济与治之但扶其真元。八卦中坎卦中之乾之中爻本是一个火,是真火,真阳。离卦中之中爻为阴,上下俩爻都是火,离曰火,离卦本身就是火,所以扶阳学派将乾坤结合的坎离,就是一个火字。又称为太和之气。扶阳学派认为太和之气充满全身,则身无疾病。从而达到水火既济的动态平衡也就达到了治疗冠心病的目的。重要的发现及价值在治疗冠心病上扶阳学派的指导思想是先表后里、水土合德、以火立极,临床上广泛运用四逆辈医法圆通,采用温阳、温散、温通、温补、温潜等八法治疗冠心病。通过对扶阳八法治疗冠心病临床的应用,扶阳学派常用如姜桂附等大辛大温之药,可以清晰的看出药物的配伍与应用情况,而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是其重要的发现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