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双味泽苓合剂对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其在消退腹水、恢复肝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稳定患者病情等方面的作用,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竭力探索其作用机理,从而为其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68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均治疗8周。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双味泽苓合剂,每日2次,每次1袋(200ml,由河南省中医院中药房统一煎制),早晚分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疗程结束后12周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腹水,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指标的变化并结合随访时腹水复发情况,比较并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组33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3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97%,显效率为72.73%,对照组3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4例,好转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3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②两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评分、腹水深度、ALB、PTA、Child-pugh分级等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但在门脉内径、脾脏厚度、ALT、AST、TBIL等方面改善无显著性差异;③第1个疗程结束时,两组间比较,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腹水深度、ALB、PTA改善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内比较,治疗组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腹水深度、ALT、AST、TBIL、ALB、PTA改善有显著性差异,门脉内径、脾脏厚度降低则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较治疗前临床症状体征积分、腹水深度、ALT改善有显著性差异,门脉内径、脾脏厚度、AST、TBIL、ALB、TBIL改善无显著性差异;④第2疗程结束时,腹水深度、ALT、AST、TBIL,两组较第1疗程结束时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而PTA升高只有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门脉内径、脾脏厚度降低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治疗前相比,对治疗组除门脉内径、脾脏厚度之外的其它指标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只有ALT、AST、TBIL、腹水深度等指标改善差异有显著性;⑤疗程结束后12周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腹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双味泽苓合剂对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Child-pugh分级,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P<0.05);②双味泽苓合剂可明显改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示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③双味泽苓合剂对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型)患者的腹水能够快速消退且疗效更持久;④双味泽苓合剂能够显著改善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气滞湿阻)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稳定白蛋白水平并改善凝血功能,提示其具有明显改善肝脏功能的作用;⑤双味泽苓合剂配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为理想的优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