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被公认为乔治·艾略特早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一经出版,就被诸多评论家津津乐道。艾略特基于自己的家乡生活及其成长经历塑造其小说的主人公麦琪。诸如麦琪的童年轶事,其青少年时期的痛苦迷茫,与哥哥的兄妹之情以及她不被理解的爱情等,皆是艾略特记忆碎片的重新组合。正如作者本人一样,麦琪以其叛逆的行为被家庭和社会所放逐;因其奉行狭隘的道德观,她总是处在痛苦的深渊,因此人们往往称她是一个殉难者。然而作品结尾所隐藏的潜在的颠覆力量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艾略特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记录了大量的边缘话语。本文通过艾略特记录的边缘话语和其本人的反传统经历,阐释了麦琪对主流意识和社会权威的挑战。并且基于格林布拉特的颠覆抑制说和福柯的权力说,分析了麦琪是如何受到抑制的。正是在颠覆和抑制的此消彼长中,产生了权力。正如福柯所言,权力产生颠覆并为抑制服务。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即前言,介绍艾略特的早期小说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格林布拉特的颠覆抑制论和福柯的权力说。第二章探析作品中书写的“小历史”和记录的边缘话语,并介绍艾略特的人文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契合点。第三章介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主人公麦琪在不同的年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颠覆社会主流和权威的力量,尤其是她对“家庭天使”意象的颠覆。第四章分析麦琪在其童年、青少年以及成年后的颠覆力量是如何被抑制的。结论部分指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麦琪的边缘人的声音记录小历史。尽管她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经历了艰难的抗争,但最终她的颠覆力量都受到了抑制并且带来了权力的实现。笔者认为用新历史主义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因为新历史主义者往往强调抑制的最终作用。但当洪水来临之际,麦琪作为一个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弱女子划船去拯救权威的象征者汤姆,麦琪的这一举动是其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她的死并不代表她受到了彻底的抑制。然而新历史主义者往往忽视麦琪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潜在的颠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