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主义视野中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被公认为乔治·艾略特早期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一经出版,就被诸多评论家津津乐道。艾略特基于自己的家乡生活及其成长经历塑造其小说的主人公麦琪。诸如麦琪的童年轶事,其青少年时期的痛苦迷茫,与哥哥的兄妹之情以及她不被理解的爱情等,皆是艾略特记忆碎片的重新组合。正如作者本人一样,麦琪以其叛逆的行为被家庭和社会所放逐;因其奉行狭隘的道德观,她总是处在痛苦的深渊,因此人们往往称她是一个殉难者。然而作品结尾所隐藏的潜在的颠覆力量却往往被人们忽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去重新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艾略特在《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记录了大量的边缘话语。本文通过艾略特记录的边缘话语和其本人的反传统经历,阐释了麦琪对主流意识和社会权威的挑战。并且基于格林布拉特的颠覆抑制说和福柯的权力说,分析了麦琪是如何受到抑制的。正是在颠覆和抑制的此消彼长中,产生了权力。正如福柯所言,权力产生颠覆并为抑制服务。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第一章即前言,介绍艾略特的早期小说和《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格林布拉特的颠覆抑制论和福柯的权力说。第二章探析作品中书写的“小历史”和记录的边缘话语,并介绍艾略特的人文主义与新历史主义的契合点。第三章介绍《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的女主人公麦琪在不同的年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颠覆社会主流和权威的力量,尤其是她对“家庭天使”意象的颠覆。第四章分析麦琪在其童年、青少年以及成年后的颠覆力量是如何被抑制的。结论部分指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以麦琪的边缘人的声音记录小历史。尽管她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经历了艰难的抗争,但最终她的颠覆力量都受到了抑制并且带来了权力的实现。笔者认为用新历史主义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也有其不足的一面,因为新历史主义者往往强调抑制的最终作用。但当洪水来临之际,麦琪作为一个被家庭和社会抛弃的弱女子划船去拯救权威的象征者汤姆,麦琪的这一举动是其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她的死并不代表她受到了彻底的抑制。然而新历史主义者往往忽视麦琪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潜在的颠覆力。
其他文献
幽默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网络及电视剧中.情景喜剧是种独具特色的电视题材,它有着丰富的诙谐语言和滑稽情景,自出现以来就颇受欢迎.情景喜剧中的会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被称为十九世纪中期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虽然与同时代的小说家相比,盖斯凯尔夫人受到的关注要少一些,但她的第二部小说《露丝》的出版却引起了英国文学界乃
托妮·莫里森是众多黑人女作家中的一员,她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并在黑人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作为一名黑人和一位女性,莫里森对黑人女性经验非常重视,尤其关注黑人女性的自我
随着中国依法治国制度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语言在立法、司法、执法、普法领域的价值显得更加重要。隐喻是法律语言中常常被忽视的一部分,对法律隐喻的研究可以提高人们对
学位
ECharts技术是一种用于项目开发的图形报表技术.本文介绍了ECharts技术的特性,并重点阐述了Ajax支持下的ECharts图形报表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