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首先提出者,有人认为是钱谷融先生,有人认为是高尔基。从史料上看,钱谷融先生发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最早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并进行了系统性阐述,使之成为别具一格和自成系统的文学思想。高尔基并未明确提出“文学是人学”命题,而是有过“文学是‘人学’或‘民学’的源泉”等语句的表达。我们在引用“文学是人学”命题时应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而不能不问来处,随意征引。“文学是人学”命题虽然在文艺理论界产生过深远影响、起到过重要作用,但这并不能说明命题本身毫无瑕疵、没有局限。本文认为,“文学是人学”的表述还不够严谨、准确。其原因在于:第一,不仅文学是研究人的,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诸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宗教等等,也都是以人为研究对象。在这一意义上,这些学科也可以说是人学。因而应清楚界定文学意义上的“人”,而不能仅仅一般地谈人学。第二,世界上的每一事物都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既然是两个事物,那么就有各自成其为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相互“是”彼此,否则二者就成为同一个事物了。“文学”和“人学”是两个不相同的学科,虽有交集,但不可混为一谈。“文学是人学”这种说法旨在强调:文学是以“人”的社会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是对人的社会属性的审美表达。但不能因此而把该论断的语境和前提虚化,也不能把文学以“人”为中心置换为以“人学”为中心。分析、阐释“文学是人学”命题本身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全盘否定该命题,更不是无视其曾起到的巨大作用、所产生的深远影响。相反,我们是为了更好、更透彻地弘扬该命题所要表达的本义和精神旨归,更好地坚持这一提法所强调的“文学”要以“人”为中心、为主体,要重视“人”的价值,而不是将对人的描写作为“工具”和“手段”的启蒙理想。命题所要表达的本义是不刊之论,在当下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文学是人民的文学,人民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文学应以人民之“人”为中心、为主体。社会主义文学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文学应坚守人民性的思想、保持人民性的本色,站在人民大众、普通劳动者的立场上,对人民大众的的现实生活予以应有的关注。不能脱离人民、脱离群众、脱离现实、脱离生活。社会主义文学要关心普通人民群众的命运、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关注人民群众的前途、同情人民群众的疾苦,为人民讴歌、为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