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WTO保障措施作为救济产业损害,平衡贸易利益的一种重要贸易政策手段,在WTO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也已受到WTO各个成员的日益重视。根据WTO保障措施委员会的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起至今,WTO成员发起保障措施调查的数量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而且,与GATT时期不同的是,WTO时期保障措施的主要援用方已不是发达国家,而是发展中国家。可以说,保障措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贸易政策手段。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审理有关案件的过程中,通过解释相关条款,澄清了保障措施适用的模糊含混的规定,形成了若干新的标准。这些规则和标准的作用相当于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强化了保障措施适用,重新树立了WTO对其成员适用保障措施的多边控制;另一方面它们也使WTO成员成功援用保障措施的难度加大。从而,保障措施的适用成为我国乃至WTO各成员国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第一章从保障措施的内涵着手,探究了保障措施的来龙去脉。WTO保障措施直接渊源于GATT1947第19条,它的产生受到美国的直接影响,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保护主义色彩,并且由于关贸总协定的天生不足和条款规定本身的诸多缺陷,它的作用不尽如人意。在乌拉圭回合中,经过长达7年有余的艰苦谈判,各缔约方于1994年4月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城签订了一揽子协议,其中包括了《保障措施协议》。《保障措施协议》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一揽子协议的组成部分,适用于所有成员方,它的达成标志着WTO保障措施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这样一来,在WTO体制下保障措施得到了诸多完善,并在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着,作者根据总协定第三任秘书长奥利弗?隆的讲话分析了保障措施的性质。保障措施从实质上讲是一种例外措施或贸易救济措施,它有双重目的:一方面,允许各成员在进口大量增加造成对国内产业严重损害或其威胁的例外情况下,暂时停止施行 WTO特定义务;另一方面,确保援用方善意行使其权利并尊重其他成员在WTO下的权利。 <WP=4>在第二章,作者主要分析了WTO保障措施适用的国际法理论基础。文章首先对现有的WTO保障措施适用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目前该理论主要有法律漏洞论、安全阀论、经济调整论和协调论,再逐个对它们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分析了其合理性,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接下来,作者根据对WTO法律制度特有属性的分析,提出了WTO保障措施适用的三个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其一,WTO法律本质是国际公法。因为:在宏观上,它与国际法的社会基础相同,法律属性相同,效力依据相同;从微观上考查,将WTO规则定性为一种具有国际公法性质的规则,也是WTO这一组织本身的基本态度。因而,国家主权是WTO法律的基石,而保障措施适用恰是国家主权理论在WTO法律中的深刻体现。其二,WTO法律的内容主要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WTO规则把成员政府的涉外经济管理关系,直接规定为具有约束力的、体现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内容的国际条约,使得WTO规则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经济性特点。WTO法必须遵循公平互利原则。公平互利理论是WTO保障措施适用的理论基础。其三,WTO法律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条约性特征。按照法律文件的结构与框架,WTO规则体系由《建立WTO》协定及其四个附件组成,从而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法的渊源)上来讲,WTO法律文件则表现于一系列的国际条约。这样,情势变更原则在WTO法律的实现过程中相应就应有所体现,保障措施乃应运而生。情势变更理论也是保障措施适用的理论基础。在本文第三章,作者根据保障措施的规定概括分析了保障措施适用的特征、功能和基本要求。作者指出,保障措施的适用具有紧急性、临时性、有限性和公平性四大特征;具有平衡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平衡WTO规则的灵活性和严格性、平衡WTO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平衡WTO成员自主选择权利和不得滥用权利的四大功能;它的适用,必须符合特定目标的合法性、手段和目的的一致性及相称性三个基本要求。在第四章,作者主要分析WTO保障措施适用的具体要件。首先,作者厘清了GATT第19条与《保障措施协议》的关系。二者同属WTO保障措施的法律制度,有矛盾时则以《保障措施协议》为<WP=5>准。然后,作者就保障措施适用的各项要件包括实体要件和程序要件进行了剖析,用案例分析方法解决了适用中的一些法律解释难点,如“不可预见发展”问题、“进口大量增加”问题等等。另外,作者还对WTO保障措施适用中的若干特殊问题进行了探讨,如选择性问题、补偿与报复问题以及灰色区域问题等。在二、三、四章,作者都以WTO保障措施的规定为基础,分别在宏观上确立了WTO保障措施适用的理论基础,在中观上综合分析了其适用的特征和基本要求,在微观上分析了其适用的具体要件,解决了其适用中的若干法律解释难题。第四章具体要件必须以第二章分析的理论基础为指导,体现第三章所分析的法律特征和要求。理论基础、基本要求和具体要件从三个层面分别约束和规范着WTO保障措施的适用,成为调整WTO保障措施适用的一个规范系统。在本文论述的最后一部分即第五章,作者探讨了WTO保障措施在我国的适用。作者首先对WTO保障措施在我国适用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目前存在的两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