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ysmataamboinensis隶属于藻虾科、鞭藻虾属,俗称白须条斑清洁虾或鞭藻虾。主要分布在印度-太平洋、红海-夏威夷岛等近海珊瑚礁地区,体色呈黄白色,背部有两条红色条斑和一条较细的白斑,白斑从头部到尾扇的前端以“T”结尾。它们能够通过摇摆亮白的触角,吸引珊瑚礁群落中的鱼类,为它们清除身上的坏死组织与寄生虫。它们有雌雄同体,雄性先成熟的特殊性别系统,并能如雌虾繁殖一样,在抱卵的同时行使雄性功能进行交配。L.amboinensis是目前海洋观赏虾类中大受欢迎的名贵品种,但是该品种目前无法实现大规模人工繁殖,主要来自天然捕捞,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只有实现大规模人工繁育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国内外研究发现,光照和水温是除营养外影响亲虾繁殖与幼体培育的重要因素。有关鞭藻虾属虾类繁殖光照和水温需求研究鲜有报道,只有一些亲虾的饵料在观赏虾繁殖中试用,本次试验研究了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水温三个因素对L.amboinensis亲虾繁殖性能和受精卵质量的影响,以期为该品种成功人工繁殖提供理论依据。
光照强度(50lx、250lx、500lx、3000lx)、光照周期(8L:16D、12L:12D、16L:8D、18L:6D)两因素各4个水平,采用不等重复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16组,每组4个重复,水温(18℃、21℃、24℃、27℃、30℃)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共用5个处理水平,每组4个重复,在以上试验条件下培养Lysmataamboinensis亲虾,分析不同光照条件和水温对L.amboinensis亲虾繁殖性能、受精卵质量的影响。光照繁殖性能试验发现,同一性腺发育周期,各试验组亲虾抱卵率均为100%;4种光照强度下的亲虾相对怀卵量差异显著,250lx组相对怀卵量最大(1589±553),3000lx组组最小(1296±546);3000lx组性腺发育周期最短(15.63±1.26d),50lx组性腺发育周期最长(16.29±1.39d);受精卵体积以500lx组为最大,50lx组最小;500lx组总脂肪含量最高为265.98±6.67mg/g干物质,各光照强度组各种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50lx组受精卵的蛋白质和12种氨基酸含量以及∑EAA、∑NEAA都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光照周期对受精卵中蛋白质、氨基酸、总脂、脂肪酸含量无影响,12L:12D组性腺发育周期最短,受精卵体积最大;但是12L:12D组的各种氨基酸(蛋氨酸、精氨酸和牛磺酸除外)、SFA、MUFA和PUFA含量略高于其它各光照周期组。
综合分析以上实验结果认为,在进行Lysmataamboinensis的人工繁殖时,50lx和12L:12D的光照条件有利于缩短性腺发育周期,提高怀卵量和受精卵质量。
5种水温条件下亲虾亲虾性腺发育周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8℃、21℃、24℃、27℃、30℃组的性腺发育周期依次为33.67±9.19、20.72±5.21、16.04±1.95、14.50±3.43、12.29±2.50d,相对怀卵量差异显著(P<0.05),温度越高,相对怀卵量越低。18℃条件下,亲虾食物转化率低,没有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用于繁殖,在利用以前积累的能量繁殖2~3个周期后,基本无法抱卵;30℃下新陈代谢强度太高,无法积累能量用于繁殖,甚至要消耗以前积累的能量,所以亲虾只能抱卵1~2次,并且以后产出的受精卵在12~24h内掉光;27℃相对怀卵量显著少于18℃、21℃、24℃组。21℃受精卵体积为体积65.52±23.19μm3,显著大于其它各组。而温度对受精卵的干重和湿重无影响。在18℃~27℃的范围内受精卵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各种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在18℃~27℃的范围内,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认为,24℃较适合Lysmataamboinensis亲虾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