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琴道思想研究

被引量 : 27次 | 上传用户:w53839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琴艺术自其创制之初就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作为思想性载体的意义远远超过了琴器本身。“琴”在字源的意义上,以象形的方式表达了古琴艺术作为帝王宗庙巫术仪礼之乐的重要作用。而琴器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古琴在其创制之初形制的朴素和琴音的单调,这与此时古琴作为宗教庙堂的神圣法器而存在的目的相一致,同时也意味着古琴的艺术审美性是在后世的不断发展中逐渐获得。“道”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所具有的重要性,除了通达、导向的本义之外,更重要的是其在先秦儒道两家思想中所具有的特殊意涵及其与审美的密切联系:道家老庄建立了“道”核心的思想体系,并赋予了“道”以深刻的审美内涵;儒家孔孟荀则以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为“道”,还阐发了与“道”密切相连的儒家乐论。“琴道”之本意即将古琴与一般的音乐艺术相区分,与技艺相区分,从而凸显古琴艺术作为思想性媒介,作为个人修身养性以达于大道的方式的重要意义。中国古琴艺术以琴道思想为核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器结合,以艺术之器来达道的特殊智慧,这也是我们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法门。古琴艺术的审美远不是欣赏其音乐之美,而是体味其音乐之外的能使人通达更高人生境界的意义。琴道思想作为中国古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受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文化的深刻影响。汉代的“琴禁”观念标志着琴道思想的确立,以及儒家乐论在琴道思想中的落实。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理论阐释和《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使得“琴禁”观念吸收了儒家乐论的思想,即要求古琴之乐要以尽善尽美为旨归,重视音乐对人心的感化作用。基于此,“琴禁”观念对琴音与琴人都提出了要求:一方面,它要求以正音来引导听琴之人心向善,另一方面,它认为弹琴之人应以相当的德性来发出正音。由此,“琴禁”观念将“琴德”凸显出来,并以“操”和“畅”两种具有道德内容的琴乐曲式,来表达“琴德”感染人心的作用,从而确立了古琴艺术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从“琴禁”观念实现“琴道”之理想的目的来看,以往对琴之“禁”的保守性所作的否定性的批判无疑是偏颇的,其实“琴禁”观念所突出的正是古琴艺术的精神文化特征。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社会环境下的“无弦琴”观念,是“琴道”思想朝着道家文化转向的标志。“无弦琴”观念吸收了对道家思想进行阐发的魏晋玄学“以无为本”的基本理念,并注重对个体人格精神的追求。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直接促成了重“乐”之本体而非形式音声的“无弦琴”观念的形成。因此,“无弦琴”所指代的并不仅仅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琴器,而是建立在魏晋玄学关于“无”的特殊解读之上的,即将乐之本体与形式音声相分离,主张从乐之内在本体的意义上去欣赏音乐,从而展现了魏晋风度中任真自然的自由人格特征。“无弦琴”作为另一条琴道,主张通过有情有德的琴之“意”,使人达到超越世俗功利,自由无碍的真我之“道”境。琴僧的出现则意味着禅宗在琴道思想中的渗透。佛教的中国化在唐代禅宗的正式确立后得以完成,而僧人的文化艺术活动自魏晋时期开始也日益受到关注,琴僧由此获得了成长和展示的空问。由于唐代音乐整体的华丽喧闹风格,使得琴僧大致以宋为界限,在佛教音乐清净的基本特征之上,形成了清幽淡远的琴乐审美特征,并发展出以琴韵的灵活运用来体现其禅意的琴乐表演方式。由此,琴僧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成为了琴乐技巧转化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琴僧的琴乐审美思想蕴含了禅宗的修佛之道,即期望通过“有念之无念”、瞬间醒悟的方式使人通达佛性的智慧,在内心佛法的智慧与外在琴音之间来去自如,不拘泥于出世,也不拘泥于入世,从而获得一种最大限度的自由游戏感。这便是琴僧在禅宗修佛之“道”的指引下,所开辟的另一条琴道。明清之际琴乐的古今之辩,标志着琴道思想首次出现了根本的意涵分殊。古今之辩建立在中国传统音乐雅俗之争的基础上,它以不同阶级的差别为依据,主要从音乐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展开了论争。在明清之际各阶级矛盾激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严天池、徐上瀛为主的虞山派代表了封建统治者一方,要求在琴乐审美上回归古乐,并由此对传统的古琴艺术审美思想进行了总结式的梳理。其中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一文,通过对古琴音色、节奏等演奏技巧方面的审美特征的描述,表达了其立足于“琴道”,要求通过琴乐以达到儒道佛三家审美理想之融合的思想旨归。另一方面,李贽则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的需要,通过对道家的“自然”以及禅宗的“本心”进行理论改造,主张反抗儒家乐论对人性的束缚,反对使人“归于正道”的古乐,维护不同于传统的真性情之“新声”。显然,如何以现实的音声来表达人心,成为了李贽琴乐审美思想的最终目的,他将古琴艺术审美的重点拉回到现实的琴乐本身,这无疑与传统的“琴道”思想背道而驰。从琴禁观念、无弦琴、琴僧来看,古琴艺术审美以不同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入其中,建立了以“琴道”思想为核心的琴乐审美体系,从而凸显了古琴艺术作为思想性媒介,作为个人修身养性以达于大道之方式的重要意义。明清之际的古今之辩则使得古琴艺术以“琴道”为核心的审美体系出现了本质性的分歧,这也正是近代以来琴道思想陨落的最初显现。对中国古琴艺术的理解与传承应当从“琴道”的意义上,从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智慧上进行,而不能仅仅是从琴曲、演奏技巧等音乐形式的层面加以考量,只有这样才能为古琴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影响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为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使用《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问卷》对4个年级256名全日制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
全面加强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工作实践之中须本着"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的
针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及草原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在总结前人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上,以可覆盖黄土高原地区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灌丛
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由于数据量巨大,对读写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磁盘I/O带宽和网络带宽都有可能成为系统的瓶颈,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媒体服务器负载过大,网络拥
男女主持人赤膊上阵,肉体横陈,教师在电车上非礼高中学生、女浴室放置摄影机,越来越多的"援助交际"大军……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创新创造能力具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能够更好地促进教职工加强对学科的建设力度,从而培育更多人才。但就当前情况
贵州省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总体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农村就业服务滞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低、农村教育服务滞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公共基础设备建设薄弱等方面。就此
绩效管理对组织管理发挥的重要性已成为全球范围的业界共识。这不仅是因绩效管理对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而且绩效管理对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竞争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在切实分析当前现实状况下,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
价值链理论自1985年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Michael E.Porter提出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其管理思想不断发展和深化,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