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之子——论海子诗歌中的乡土情结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子创作了许多抒写乡村题材的诗歌,作为一位出生在乡村的诗人,他用心灵去抒写一个特定时代的乡土文化。细细解析海子诗歌中乡土情结的成因、体现、执着关注生命本真的诗性精神这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海子对乡土中国的关注。他对乡村的描写,充满着美好的回忆,但又夹杂着伤感的复杂情绪,海子笔下的乡村,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本真的关注,是诗人诗性精神的彰显。海子在当代诗坛上应该具有里程碑意义,他将“麦子”“村庄”“土地”等乡村特有的意象引入诗歌,以这三个维度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乡村的风貌。海子诗歌中的乡土情结与他的农村出身及十五年的农村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在他进入北京求学后,社会的变革、文学的冲击、客观环境的挤压,促使海子心中郁结的一股浓厚的乡土情怀迸发。海子在诗歌中抒发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礼赞,对乡土文明的依恋和热爱,故乡成为了他的精神寄托,“关注生命本真”成为了他的诗歌追求,他以此去洞见生存的意义和尺度。海子尝试通过诗歌来拯救这个精神家园荒芜、物欲纵横的时代。本文便是以海子的乡土情结为切入点,本文主要针对海子的抒情短诗进行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研究海子诗歌中的乡土情结。主要采用文本细读、举例分析、统计归纳等方法来进行分析和总结。文章大致分为三个部分:解释海子诗歌中乡土情结产生的原因以及过程;以“麦子”“村庄”“土地”这三个意象为切入点,探讨海子诗歌中乡土情结的体现;论述海子诗歌的乡土情结中所蕴含的诗性精神,对生命本真的探讨,以及海子诗歌的现代意义。
其他文献
李佩甫是当代文坛重要的作家,他用现代性叙事的手法展现了乡土世界里的伦理主题,在这里,有恶魔性的一面也有温馨的一面,品读完他的小说后让人有所思有所感更有所悟。论文力求在伦
20世纪80年代狂飙突进的时代氛围催化了思想的迸射和文学的狂欢,使得诗歌处于一个创作的狂热时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氛围中,骆一禾却自觉疏离这个浪潮,以沉稳、专注和批判的态
《夹边沟记事》和《定西孤儿院纪事》是杨显惠的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它们分别讲述了我国上世纪50-60年代“反右运动”中的右派经历和大饥荒中的儿童记忆。与许多同类题材的作品
台湾现代派小说作为台湾文学发展的重要转捩点,开启了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新阶段。谈起台湾现代派小说,王文兴始终是绕不开的话题,他以执著而独特的语言文字,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