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传传统下的贾平凹小说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qing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文学创作与中国古典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聊斋志异》以及明清白话小说《金瓶梅》《红楼梦》等均有密切联系,然而他继续向先秦两汉的《山海经》与《史记》这段“中国叙事”的早期阶段回溯。于是,他经常提起的“西汉文章”“秦汉风度”“海风山骨”等词也成为理解他小说创作的关键。而这些回溯不仅只是语言或形式上的对其模仿,它同时指向贾平凹创作更深层的文学观念、叙事方法和题材选择等问题。贾平凹早年深受《史记》等“西汉文章”影响,同时也对《山海经》这一早期神话集十分热衷。《史记》无疑是“史传”这一早期“中国叙事”的代表,而先于《史记》一两个世纪的《山海经》也具有明显的史传方志色彩。因此,本文提出了“贾平凹长篇小说的史传风格”这一论题。如果根据贾平凹本人的论述不足以证实他与史传传统的关系,那么通过对其作品的文学观念、创作方法、叙事内容进行分析便能说明问题。以《史记》为代表的史传具有“实录”“爱奇”和“抒情”等风格特征,而这些特征在贾平凹的作品中也十分明显。本文即围绕实录、爱奇、抒情三点展开,来论述贾平凹作品的史传风格。第一章为引言,概述贾平凹与史传传统之关系;第二章,通过论证贾平凹部分小说“史传式”的全知视角和客观叙事来说明其写作的“客观实录”这一特点;第三章通过论证巫、史关系,并指出贾平凹小说中的神秘叙事及其作用来说明其“爱奇”风格;第四章,通过分析贾平凹作品在乡土叙事和爱情书写上的特点以说明其小说的“抒情”意义;最后部分是结语。本文以《秦腔》及其后的作品为中心,结合中国早期叙事作品“史传”所特有的叙事方法和风格,试图为理解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探讨一个新的角度。《史记》作为中国小说的重要源头之一,无疑对当代“中国叙事”有着丰富而宝贵的启示和借鉴意义,而贾平凹作品所体现的史传特征,有意或无意接通了《史记》与当代文学的内在联系,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多元发展的宽阔道路做出了积极而富有意味的探索。
其他文献
结婚证作为夫妻婚姻关系的重要凭证,是我国婚俗文化的宝贵结晶。结婚证在社会的发展和更替中呈现着不同的设计面貌。本文以中国的结婚证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各个时期的结婚证三百余张,通过文献研究、图像学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结婚证从封建社会时期到当下的设计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通过将结婚证置入历史大环境中,结合时代的语境和文化特征,对结婚证的图案、文书格式、版式类型、美术字等设计要素进行研究。从图案的
应日本、韩国有关方面邀请,四川畜牧考察组于2012年9月分赴两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考察交流。考察组先后与日本住友、韩国西杰株式会社就扩大进口饲料氨基酸贸易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文研究了大蟾蜍干体肥满度、含水量的季节变化及人工低温环境对大蟾蜍含水量的影响。雌雄大蟾蜍干体肥满度的全年变化趋势一致。越冬前的干体肥满度为全年最高水平,越冬后
为促进高中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学实践法,结合STEM教育理念,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展开研究。在梳理STEM教育和科学
<正>6月,故宫启动了第二个主题性综合文化创意项目——"宫·龙凤呈祥"大婚礼仪艺术展。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古代结婚习俗都有哪
期刊
目的在体检中心建立脑卒中高危人体筛查与干预管理模式,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选择年龄≥45岁且存在危险因素暴露的脑卒中易患个体作为筛查对象,进行脑血流动力
<正>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在经受新课改的洗礼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以来,语文教学虽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提到学习语文时仍然有很多学生感觉很困难。针
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PRB是处理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渗透性反应墙(PRB)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类型,PRB反应介质和反应机理。简述国内外PRB研究和应用状况,分析PRB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同时,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减轻中小学学业过重的负担。自新课改以来,学生的作业问题与“减负”问题一直是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样新的要求下,地理作业也亟待改变,以契合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地理学科特性,笔者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