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强国靠教育,教育靠教师的今天,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推动力;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舍恩(Donald.A.Sch n)提出在专业实践中培养反思实践者的反思能力以来,“反思”(reflective)、“反思性教学”(reflective teaching)“反思型教师”(reflective teacher)、“反思性实践”(reflectivepractice)、“教师即研究者”(teacher as researcher)等教育理念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主流声音;成为全球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诉求的重要问题;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走向和发展趋势。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次改革的重点是培养高质量的教师,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培养。目前我国教师群体依然存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脱节、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模式僵化、教师的个体性知识不受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不完善等问题。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能够顺应我国教师发展的诉求,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教师。本文运用比较教育学的国别专题教育研究框架、教育社会生态理念对美国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与分析。研究采用比较法、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等具体研究方法。简要地考察了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历史发展进程,力求真实完整地反映出美国反思型教师的目标定向、内容要求、条件环境和方式方法等现实状况。明确地概括出美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批判性、合作性、螺旋上升性的特点,进而再对其培养成效、特征和局限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比较反思的基础上为我国反思型教师培养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