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不断上升。睡眠时间异常、打鼾均被证明是许多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很少有相似的研究在重庆开展。本文针对重庆地区汉族人群进行调查,探讨高血压患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夜间睡眠习惯与高血压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当地高血压的流行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重庆选取了13个区县,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2018年重庆市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对各个区县需纳入的各年龄、性别层的人数进行分配。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共有23342名年龄在30~79岁之间的个体被纳入,其中23044人完成了体检。清理数据后,最终分析的样本量为22423。面对面的电子问卷、体格检测、血尿标本采集均由培训过的调查人员完成,血样和尿样标本由第三方实验室统一检测并反馈。数据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分析。分类变量用频数和百分数描述,连续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探讨自我报告的夜间睡眠时间、打鼾频率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22423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5.25%。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饮酒、体育锻炼、夜间睡眠时间、打鼾、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腹部肥胖以及血脂异常均与高血压患病有关(P<0.05)。年龄分层的结果显示,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为夜间睡眠时长7~<8小时研究对象的1.37倍(OR=1.37,95%CI 1.27~1.48)。>59岁的人群中,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风险为参照组的1.24倍(OR=1.24,95%CI1.08~1.43)。性别分层的结果显示,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夜间睡眠时长<7小时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参照组1.33(OR=11.33,95%CI 1.19~1.48)、1.39倍(OR=1.39,95%CI 1.24~1.56)。年龄分层的结果显示,<45岁及45~59岁组中,有时打鼾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打鼾组(<45:OR=1.33,95%CI 1.11~1.59;45~59:OR=1.14,95%CI 1.02~1.27);所有年龄组中经常打鼾的研究对象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打鼾组(<45:OR=1.65,95%CI1.34~2.02;45~59:OR=1.53,95%CI 1.37~1.72;>59:OR=1.25,95%CI 1.09~1.42)。性别分层的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组还是女性组,经常打鼾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不打鼾组(OR=1.47,95%CI1.33~1.63;OR=1.97,95%CI 1.75~2.23)。结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能会对高血压的流行产生重要的影响,应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及引起高血压的相关风险的认识,并指导、鼓励人们做出必要的饮食习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对于>59岁人群来说,睡眠时间<7小时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均高于睡眠时间7~8小时的人群;不管是男性、女性睡眠时长<7小时对于男性或者女性来说都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保证适当的夜间睡眠时间。在所有年龄组和性别组中,经常打鼾均与高血压有关,提示经常打鼾的人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水平,以实现高血压的早期预防。特别是45岁以下的打鼾者和有打鼾习惯的妇女,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血压变化情况。通过治疗打鼾、保证适当的睡眠时间,可能利于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