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资本论》文本的解读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在人们的生活物质资料日益丰富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体会到了正在威胁着自身的环境危机,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日益凸显出来,人类开始不得不反思社会制度本身,是什么导致了今天的生态危机,如何解决和消除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拯待解决的共同问题。学者们有的从政治、经济、科技、认识论、伦理等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并试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积极献策中虽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都没有从更加深入的角度来挖掘探究寻找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马克思虽然没有关于生态学的专门论述,但在他的著作中却包涵有丰富的生态思想。本文以《资本论》为文本,通过对《资本论》文本的研究、挖掘、整理来对其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新解读,寻找能够解决当代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的理论依据。就本文结构而言,从以下三个部分来阐述: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该问题产生的背景,对该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资本论》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本部分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主要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生态思想论述。人类是有意识的能动的社会存在物,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人本身属于自然界,来源于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只有依靠自然界才能得以存活,因此,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同时必须尊重自然,不能任意利用自然和毁坏自然,要保护我们的大自然,使我们的生产方式能够与自然和平相处,达到和谐统一,在自身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时时刻刻拥有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使得自然能够更好的为人类谋福,人类要遵守自然的法则,屈从与自然界,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来有效的改变我们身处的环境家园,在社会实践中使人与自然达到高度统一性。   第二,劳动价值论中的生态思想。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通过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将自然条件融入到资本主义社会中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自然、劳动和社会不仅包含有人类的社会生产劳动,同样也包含着自然的属性。   第三,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破坏。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化的生产制度下,资本主义的扩张导致了劳动异化、人与自然的异化,资本家只顾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一昧的追求利润的增值,不顾对自然界的毁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也产生了裂缝,资本主义生产彻底打破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平衡性,造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离异和对立。   第四,物质变换的调节控制论。物质的变换调节是随着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来进行的,调节调节控制论在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变换的基础上,为人类社会推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社会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在调节和控制物质变换的过程中能够完全体现人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作用,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是本着遵循“消耗最小的力量、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基本准则来进行交换的,因此,调节控制论是对解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存在,以及消除自然与社会之间和社会内部不同的阶级之间产生新陈代谢的断裂的最好的解决途径。   第五,物质循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哲学思想。《资本论》在探讨调节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提出物质循环与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哲学思想,考察了废料成为生产要素的物质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强调在资源利用方面必须对后代负责。   第三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来分析、处理现时代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实现人类永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阐述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及特点的前提下,利用传统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研究和对我国现阶段绿色科技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现状研究,主
用机械合金化方法成功制备了Mn1.35Fe0.65P1-xSix(x=0.56和0.57)化合物,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工艺对化合物进行热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绝热温变测量仪分别
“什么是法律合法性之源?”这一问题在哲学界并不能得到一致的答案。在神话时代,法律的合法性诉诸了超验的神灵或者上帝,认为权利是来源于天赋的,此乃自然法学派的主张。启蒙运动
价值观在人的精神生活中居于核心地位,并对生活实践起着深层的主导作用。价值取向指某些价值观成为一定文化所选择的优势观念形态,或为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人格结构中的核心部分
人的尊严,是每个人都享有的、与生俱来的、不可让渡的,是人的高贵性的体现,更是人人最以此为自豪的一种心理体验,是人人孜孜追求的人文情怀。怎样能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