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我国是胃癌的高发病率国家,因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低、根治性切除率低及复发转移率高等因素,使得胃癌的整体预后不良、生存率低,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关于胃癌治疗模式及胃癌的不良预后因素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总体来说进展甚微。在预测胃癌的预后方面,除了分期外尚没有哪个单一的因素能够很有效的预测患者的预后;而治疗上,手术切除仍然是胃癌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就诊时已经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所有寻找新的预测胃癌预后的指标及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都是非常必要的。
HIF-1(缺氧诱导因子-1)是近年来研究较热的一个转录因子,HIF-1α是它的活性亚基,许多的研究发现HIF-1α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肠癌、乳腺癌、肺癌、皮肤癌、卵巢癌、膀胱癌、胰腺癌及肾癌等)都有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预后的关系密切。并且针对HIF-1α为靶点治疗的研究也有很多进展,有望成为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手段。而HIF-1α在胃癌组织中的作用及价值尚不肯定,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其对胃癌的影响及作用。
p-AKT是AKT/PKB(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形式,是有活性的AKT。AKT是PI3K/AKT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中心环节,生理情况下参与着细胞的增殖、代谢、凋亡等一系列生理活动。但是由于近年来发现AKT的持续活化及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而使得AKT也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AKT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及胰腺癌中的研究较多,而在胃癌中,p-AKT的阳性表达对其价值也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通过统计我院初诊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理学特征和随访结果,初步了解我院胃癌患者的生存情况并分析影响胃癌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并通过检测HIF-1α及p-AKT蛋白在胃癌原发病灶中的表达情况,分析统计它们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初步了解HIF-1α、p-AKT蛋白的阳性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及影响。
材料、方法和结果:第一部分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因素分析收集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初诊胃癌患者137例,回顾性分析这13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情况、生存情况并分析其预后因素。经统计分析我们初步了解到137例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61岁,男女患者比例为1.39∶1;Ⅲ、Ⅳ期的中晚期患者多见,约占67.9%,其中26例(19.0%)就诊时已经出现远处转移。102例患者接受了根治性治疗,35例患者仅能接受姑息性治疗。未/低分化型胃癌约占65.0%。分别有17.7%、24.7%的患者术前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肿瘤大小>5cm的约占56.6%。手术联合以5-Fu为主的辅助化疗的患者生存优于单纯手术的患者,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8.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7.3个月(95%可信区间:16.5~38.1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3.3%。单因素分析显示分期、病理分级、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CEA水平及CA199水平与胃癌患者的生存密切相关。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仅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第二部分HIF-1α、p-AK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收集1999年12月至200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初诊胃癌并且在我院有原发病灶组织学蜡块的患者96例,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对其进行HIF-1α及p-AKT两个蛋白的检测,并且应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就HIF-1α、p-AKT与该9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对生存及预后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24-82岁),男女比例为1.5∶1,近端胃癌患者36例(37.5%),远端胃癌患者60例(62.5%)。分级情况:未/低分化型62例,中/高分化型33例。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为中晚期(Ⅲ或Ⅳ),比例约占65.6%;58.1%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5cm。HIF-1α在77例(80.2%)患者中阳性表达,其中(+)7例,(++)29例,(+++)27例,(++++)14例;HIF-1α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AKT在74例(77.1%)患者中呈阳性表达,(+)37例,(++)18例,(+++)19例。p-AKT的高表达(++或+++)与患者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HIF-1α的表达与p-AKT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01。全组96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7个月(1.7-75.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36.0个月(21.3-50.7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36.5%。HIF-1α阳性表达的患者的生存低于阴性表达的患者,P=0.0273;阳性表达于阴性表达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2%及57.9%。而p-AKT的高表达并未显示出对生存的明显影响,P=0.1007;低表达及高表达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5.0个月(35.7-54.7个月)及22.8个月(14.1-31.5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39.0%及32.4%。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HIF-1α及尚不能做为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1.胃癌在我国仍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较低,总体预后较差,仍需进一步寻找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2.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能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3.HIF-1α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不佳,5年总生存率低于HIF-1α阴性的患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4.p-AKT高表达的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p-AKT低表达的患者,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5.HIF-1α表达尚不可认为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6.HIF-1α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分期、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相关;
p-AKT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
7.HIF-1α与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可能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