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复合梁结构的模型缩减技术研究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梁结构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及航空等工程领域。在服役过程中,该类结构往往涉及屈曲失稳、突跳等非线性宏观尺度力学行为,并且其宏观结构尺度的力学行为与微观材料尺度的应力状态紧密相关、交互影响。现有的多尺度均匀化模型可模拟宏观结构、微观材料的力学状态并实时相互传递应力、应变等关键力学信息,但难以兼顾计算精度与效率。为此,本论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尺度计算均匀化方法、Carrera统一模型理论及数值渐近法,开发面向复合梁结构准确高效的缩减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案。其涉及三个层面上的模型缩减:1)在微观材料尺度上,采用计算均匀化方法获取均质化的宏观结构实时本构关系;2)在宏观结构尺度上,采用Carrera统一模型理论构建高效的降维模型;3)在路径跟踪技术上,采用数值渐近法快速准确地求解多尺度非线性系统。基于此,本论文开展了以下研究:首先,在Carrera统一模型的框架下,通过将位移场展开为幂级数形式,把三维问题转化为仅含轴向未知数的一维问题,从而建立宏观结构尺度的降维模型,并构造相应的一维梁单元。利用该缩减模型,研究了层合梁在温度场-湿度场-力场耦合作用下的变形行为、三明治梁的自由振动问题及梁结构失稳与突跳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缩减梁模型可以保证在获得精确结果的同时降低其计算成本。进一步地,在计算均匀化理论框架下,构建可实时互传宏微观力学信息的复合梁多尺度缩减模型,其中,宏观尺度上采用上述构建的一维梁模型,微观尺度上采用实体代表体元。如此,不仅缩减了宏观模型的积分点,而且减少了积分点上代表体元的求解次数,从而大幅缩减计算量。研究结果显示,多尺度缩减模型能高效准确地模拟纤维增强型复合梁结构宏微观交互失稳现象。本研究不仅为快速准确模拟复合梁结构非线性问题开发了可靠的技术工具,而且为其它复合结构的高效建模与仿真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研究成果还丰富了多尺度均匀化方法与模型缩减技术。
其他文献
本文1首先在介绍了有机功能材料光电特性、有机半导体材料载流子输运与能量转移过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和工作原理之后,综述了超薄发光体OLED、叠层OLED、激基复合物混合主体OLED三类有机发光器件研究进展和问题所在。论文研究内容以新型OLED器件中能量与载流子调控和优化的器件物理为核心,力图在三类传统器件结构上寻求突破,以新材料、纳米技术、高真空技术、半导体技术为辅助手段,以OLED器件降低能耗、简
果胶是由D-半乳糖醛酸(d-Gal A)、D-左旋葡萄糖异构体(d-Glc A)和部分甲酯化的半乳糖醛酸构成的植物多糖且存在于所有植物中。根据果胶的来源不同可以将果胶分为苹果果胶,甜菜果胶和柑橘果胶。根据果胶酯化度不同将果胶分为高酯果胶(酯化度大于50%)和低酯基果胶(酯化度低于50%)。提取方法不同,得到的果胶酯化度不同。其中酸法从柑橘皮中提取得到的果胶多为高酯果胶。不同酯化度柑橘果胶其乳化和凝
随着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的应用拓展,融合对象和融合任务已向多元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异源图像间的信息差异以及同源图像间的信息冗余,给图像融合技术带来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如何建立有效的、鲁棒的信息提取和融合规则为完成融合任务提供有利的支撑是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围绕异源、同源图像融合中典型融合问题,以图像稀疏表示和子空间表示为算法理论展开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传统稀疏表示方法在提取异源图像特征中
在肿瘤放射治疗中,治疗计划的验证是整个放射治疗流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基于实际测量的验证方法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可仍然存有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缺少临床相关指数的监测等等。Mobius作为第三方验证软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为使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中需要对其进行调试。MPPG 5.a.报告是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Physicists Medic
变形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地表发生变形会导致其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有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是对此类灾害一种有效的预防和预警手段。常见的变形监测技术有常规地面测量、摄影测量、地面三维激光扫描、GPS测量等。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遥感变形监测技术,相对于目前
具有高精度的压电微动平台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加工、生物科技、医学工程和自动化技术、纳米测量等微纳技术,是实现超精密加工、操作、检测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压电微动平台最常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柔性铰链机构,其输出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固有迟滞、蠕变现象以及柔性铰链机构轻阻尼特性引起的振动。此外,多维运动中,各轴之间交叉耦合和同步性的影响也降低了平台轮廓跟踪的精度。因此,本文以压电驱动柔性铰链机构的微动平台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随着发病率和流行率的日益上升,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需求,激发了针对该领域的大量研究。在本研究中,通过将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公布的基因组数据分析,发现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在由高脂肪饮食诱导的小鼠脂肪肝表达下调,提示我们肝细胞中的IRF6可能作为肝脏脂肪变性作用中的保护因子。我们推测IRF6
珞珈一号01星(LJ1-01)是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由武汉大学团队与长光卫星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制作,于2018年6月2日成功发射升空。珞珈一号01星分辨率为130米,理想条件下可在15天内绘制完成全球夜光影像,提供我国及全球GDP指数、碳排放指数、城市住房空置率指数等专题产品,动态监测中国和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目前国外己有两种较为成熟稳定的夜间灯光影像,包括美国的DM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肝脏中过多的脂质积聚引起的慢性肝损伤和炎症的病症,已成为成人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NASH的主要特征是肝脂肪变性、小叶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伴有或不伴有肝纤维化,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NASH与肥胖、血脂异常和2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目前尚无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获批的针对NASH的有效治疗药物。
在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进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的压力也越来愈大。飞速增长的机动车保有量和出行需求已经远超出过去交通基础设施的设计承载能力的范围,城市运行节奏受交通影响变慢,出行效率降低,交通事故频发,污染物排放等诸多不利影响导致了对改善交通拥堵常发的现状,增强道路通行能力,提高城市道路运输效率的迫切需求。智能交通系统(ITS)综合多种先进技术,能提供实时交通数